庚子疫!
第五十一章??父子兵
題記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撫民醫院院長李明,身著防護服到各大病區進行檢查,這是他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
他來到icu病房,聽取軍醫、吳愛春、孫愛兵等人介紹重症病人情況,每個重症病人都是他頭等的心事。千方百計降低死亡率,是他十分擔憂的事情。
他來到應元軍的病床前,親自查看了近幾天的病曆記載,對吳愛春說“應元軍要不要轉火神山醫院或者雷神山醫院?”
吳愛春答“我們每天都與兩山醫院的專家團隊視頻會診,目前我院的救治手段和方法與兩山醫院基本相同,設備一樣。我們會儘全力搶救應元軍同誌。”
李明一一詢問並查看了icu幾十名重症患者後,對吳愛春、孫愛兵、軍醫說“現在全市、全省的防疫抗疫形勢,已經從膠著狀態向拐點靠近。從數據上看,全省、全市出院人數已經超過了確診人數,病亡率也在逐步下降。就我們撫民醫院來看,由於全市四十多家隔離臨時醫院建成,十八家方艙醫院的運作,已增加了幾萬張備用病床,大大緩解了定點醫院尤其是我院的收治新冠病人的壓力,我們的重點應放在千方百計降低死亡率上!”
吳愛春說“現在沒有特效藥,是否可以爭取某些新藥臨床實驗?”
李明沉思片刻,說“這個事我也想過,我也與一些專家溝通過。現在某些所謂特效藥是國外的,這種藥曾在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實驗過,但是療效並沒有體現。我反對這類藥在中國人尤其是新冠肺炎病人身上進行活體實驗!儘管這種實驗是出於良意好心,但是活體實驗如此倉促,有違我們的醫德倫理!”
吳愛春點點頭說“聽說有的醫院對某藥物已經在進行臨床試驗,我們可以密切跟蹤。”
李明說“相信國家在這方麵會審時度勢,有序、依規進行。我們的任務是按照國家的診療方案,對每一位重症患者,竭儘全力進行搶救。如果我院的死亡率太高,我這個院長愧對每一個失親的家庭,愧對每一個患難去世的同胞,為此,我寢食不安!”
這時,院辦一名工作人員對李明說“李院長,現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醫院清潔工請假、辭職的太多,現在招不到清潔工,五倍的工資也沒人願意來。”
李明問“公開招募誌願者。”
工作人員答“我們每天都在招募誌願者。誌願者是一個鬆散型的組織,有的誌願者來了,乾幾個小時或一天兩天。有的誌願者不願在醫院乾清潔工,這是高危險的工作,染病概率大,可以理解。”
李明點點頭。他今天早上在各個病區和醫院各個樓棟檢查時,發現垃圾堆積很多,有的似乎有幾天沒有清理了!垃圾的及時清理打掃,這似乎是不起眼的事,現在卻成了十分緊要的工作。
李明對工作人員說“我們全院有近兩千名職工,我們向他們及其家屬發出號召,凡是身體健康、年紀在五十五歲左右的人員,號召他們來我們醫院做誌願者義工,幫助清理垃圾,打掃衛生。”
工作人員點點頭,立刻去辦。
幾個小時後,李明來到了醫院七號樓十三層。樓道內發現一個年輕人身著防護服,正在清理垃圾。
李明走過去,問“小夥子,你是誌願者?還是職工家屬?”
年輕人不吱聲,隻顧埋頭乾活。他把一堆垃圾歸類,用專用袋裝好,細心地紮緊,然後又把一個個小袋裝進大袋,又用細繩將大袋紮緊。
李明發現,一堆垃圾要用三層包裝袋,而且每層袋子都綁紮得很嚴實。這是符合醫療垃圾初級清理標準的!年輕人乾活敏捷利索,一絲不苟。
李明又問“小夥子,你是誌願者還是職工家屬?”
小夥子扭過頭,防護服麵罩中近視眼鏡片蒙上了一層白白的水霧。他看了看李明“爸,我是你兒子,我是李浩。”
李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大眼睛仔細打量,才辨認出是兒子李浩。他又驚又喜,問“浩仔!是你!你來做誌願者?”
李浩說“你幾個月不回家,我媽也在醫院值班很少回家,我一個人宅在家,也難熬,所以就想出來乾點事,幫幫你們醫院。”李浩正在一所大學攻讀法學碩士,他已經來醫院做誌願者一周了。
李明感激地看著李浩,他沒想到兒子會悄然來醫院做清潔工誌願者。兒子做的對!打仗父子兵,患難親兄弟!現在醫院一線的護士大多是90後或00後年輕人,馳援武漢的國家醫學緊急救援隊中,90後00後也是主力。我們國家在危難時刻,有這樣一批年輕人勇於擔當,我們後繼有人,我們大有希望!
李明深知兒子李浩的性格,兒子關心國家世界大事,是學校共青團乾部,是義務獻血者,是環保誌願者。每年暑假他總是去爺爺家,在那個偏遠的湘鄂邊界貧困農村呆上一陣子,和當地的扶貧工作隊一起,義務輔導那些留守的鄉村孩子。去年還抱回來幾塊獎牌!
李明為此而驕傲自豪。人生比什麼?比權貴?權貴如浮雲;比財富?財富如紅塵;比地位?地位如灰煙!要比就比後一代,比後一代的成熟與自信,比後一代的理想與誌向!
李浩說“老爸,你莫把我看成什麼了不起的人,我來醫院乾點活,真實的用意和目的,你不一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