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不錯,考了620多分,和全班第一差了整整三十分。
類似場景在年級裡其他班的教室裡上映著,考完試後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幾位同學此時趴在桌子上悶悶不樂,還有的人已經哭了,有的同學發現自己有一科成績和綜合成績相差太遠,已經擔心起來那一科的老師會不會來找自己?
晚自習的時候,班主任們在開年級會議。
在本次考試之中,高二b1班,也就是高二三班,發揮出人意料的好。
當然這個好不是指整體都好,每個班裡都有成績好的學生,每個班裡麵都有成績不好的學生,這個好指的是三班的第一名宋皓同學考到了年級第七的位置,力壓直升班絕大部分學生,令同學們驚訝不已。
這下好了,宋皓同學在全年級都出名了,甚至於林霄他們年級都有人知道有這樣一位大佬的存在。
眾所周知,在高一第二學期期末的文理分科考試中,宋皓同學因為意外缺席了生物和地理考試,所以分班考試的成績並不理想,位列理科68名,不過在去年中考的時候他就是以年級第六的成績考入三中的,屬於絕對的尖子生。在整個高一一年也保持住了年級前十的位次,發揮可謂是相當的穩定。
按理來說,他本應該是直升班的學生,隻是因為意外才到了重點班,那麼現在是應當到直升班,還是應該在重點班呢?
對啊,有能力者任之,既然他有這麼好的成績,應當就在直升班這個最優秀的班裡,與全年級成績最優異的同學在一個班中。
不過也有一些同學認為分班考試考出的成績應當作為分班依據,縱然在之後的兩年中考出了年級第一的分數也應當在這個班,因為相遇即是緣分,既然分到了這個班,與這些同學相遇,就要珍惜這次機會。
可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一個學生都希望到好班吧?
一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一下三中高中的分班製度,真是令人感到頭疼,擁有眾多的案例和曆史遺留問題。
首先三中這所中學在全區排第三名,是全市26所重點高中之一,常年穩居重點高中末流。近些年,由於私立高中的興起,很多好學生與好老師外流,頹勢愈發明顯。
三中的高中為二十軌製,在高一的時候,有一個直升班,班中的學生為中考時的前36名。六個重點班,每班42人,13個普通班,每個班50人上下。
文理分科之後,直升班為理科一班,另外,文科班中增設一個文科尖子班,與直升班齊名,當然在實際情況中,學校會優先考慮直升班,也就是理科尖子班,所謂的文科尖子班實際上就是文科重點班,而所謂的兩個文科重點班實際上算是次重點班。三班至六班為理科重點班,七班八班為文科重點班,九班至十四班為理科普通班,十五班至十八班為文科普通班,十九班為藝術生班,二十班為體育生班(十九二十班的學生來自於文理科班的藝體生)。
在文理分科後,學校會在一定情況下采取流動班級製,在高二學期凡是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連住兩次取得年級前20的名次,就可以考慮轉到直升班。同樣,普通班學生理科排名為年級前150名,文科排名為年級前100名,便可以由普通班轉到重點班。
有上升也會有下降,如果有直升班的學生連續三次在大考中排名跌出年級前50便會被下降至重點班,而重點班的學生理科跌出年級220名,文科跌出年級120名,便會被下降至普通班。
聽起來有些殘酷,但是學校本持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將這項習慣堅持了好幾年。
當然,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壞,自從這個製度成立到如今少說也有二十幾年,倒真的還沒有幾個人轉過班的,可能是因為分班時就比較公平吧,沒有人能連著三次大考都有較大的變動,也有可能這隻是一個激勵的方法,學校根本沒有想著具體實行,畢竟搞流動,班級製本身教育局那邊就說不通。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是宋皓應該是不能到直升班的,而且是即使在之後的考試中,他每一次都在年級前十,也不能轉班了。
因為據說在他們的上一屆有一位市教育局主任家的孩子分班在直升班,但步入高二下學期,成績一落千丈多次跌出年級前50,導致孩子心神不寧,一度停課。也有一些重點班的孩子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少學生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多位家長包括那位主任多次向學校反映,終於引起了校方的重視,所以在文理分科之後,除非有特彆優秀的情況,學校不會進行調班。
說這麼多有的沒的,回歸正題,本次期中考試為全區聯考,共13所高中參加,三中的成績排第五名。
全區第一在一中,693分,而三中的第一名677分,位列全區第13名。
三班的成績在重點班中位列第一,全班第一名宋皓656,年級第七,第二名林雲621,年級37名,第三名亦寧617,年級46名。
三班這次進入年級前50的有三人,年級前100名15人,前200名39人。
在緊張的期中考試之後,大家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科技節,那在科技節又會發生什麼呢?
高二某學生科技節發生什麼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一定死定了,物理老師一定會扒了我的皮。
高二某社團社長我想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一定會很累,也一定會很充實。
高二學生會成員不說了,我去開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