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吏!
在奉集堡此役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李春來一直以為,對‘用兵’,他已經有了很不弱的體會。
可真正經過了奉集堡這場艱苦的拉鋸戰,李春來才是明白,很多東西,他還是太想當然了!
想的多、準備的多不是錯,做的多也未必是錯。
但是!
中間萬一有什麼環節協調不好,那便是千錯萬錯,粉身碎骨的錯!
就比如說行軍。
原本李春來以為,半牲畜化,又車輛齊全,就算真碰到了韃子,也未必不能周全。
可血淋淋的現實卻是教他李三爺重新做了人……
麵對擁有壓倒性機動性優勢的韃子,這些看似很值錢、也很場麵的玩意,又管個鳥毛的用?
便是諸多糧草物資,真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顯然是不確定的!
那什麼狀態才是好狀態呢?
以李春來此時的理解,就像是河水中的一條遊魚,在正常狀態,能有著保護色,在河水中自由的遊著。
不管是順流還是逆流。
但是。
一旦遇到危險,卻又能靈敏的擺脫掉這種危險,並且迅速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這雖是一個理想狀態,現實肯定是有著差距,卻是讓李春來思慮開闊了一個等量級。
也讓李春來明白,對青州左營的體力訓練,裝備配置,心理撫慰,還遠遠沒有達到水準線那。
……
又拋棄了一些不必要的輜重,次日一早,李春來親領的青州左營主力,竟然夜行出了近四十裡地,來到了虎皮驛的治地。
李春來此時也漲了記性,並沒有著急穩固營地休息,而是咬著牙又硬挺了一個多時辰,找到了一個平緩的小山穀,卡住了有利地形,這才是真正紮下營來。
而且,李春來也不再吝惜夜不收們的體力和馬力,李元他們,都被派到了周圍幾十裡範圍。
周圍但有什麼風吹草動,決不能逃過他李三爺的眼睛。
慶幸的是,莽古爾泰部主力是真的走了,並不是要回來殺個回馬槍。
而李春來也陸續收到了沈陽和遼陽的一些消息。
正如他前麵預測的一樣。
此時,不論是北麵的鐵嶺,還是南麵的遼南四衛,短時間內看似那些礦徒、義民,已經爭取到了一部分主動權。
可若把這時間線稍稍放長遠一點……
他們還是頂不住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後金韃子對待這些暴亂者,根本就不會有第二種處理方式,除了殺,還是殺……
縱然遼民悍勇,有骨氣者很多,遍地豪傑都不為過。
奈何……
都是拖家帶口的爺們,誰又能隻顧自己,不顧父母爹娘,老婆孩子了呢?
待到這一批悍勇者被後金韃子斬殺,後麵怕是再有骨氣的好漢子,怕也隻能是自我催眠乃至閹割啊……
這絕對是個讓人無比痛心的過程……
可惜啊,他李三爺此時根本發不上什麼力的……
好在這些好漢子的熱血也不會白流!
至少,給他李春來創造出了極為寶貴的調度時間!
……
幾天之後,李春來一行人幾如晝伏夜出,隻接收外界的消息,卻不再對外界傳遞消息,已然是無聲無息的穿過了遼沈平原的核心區域,來到了遼河套區域。
這段時間,李春來的糧草下的很快,而且根本就沒有什麼補充的。
但與之前相比,李春來卻完全沒有了‘糧草焦慮症’。
隻管趕路,其他的連想都不去想。
這一來,效果還是斐然的。
不僅兒郎們已經開始適應了這種超高的趕路強度,身體狀態也在慢慢改變著。
畢竟,青州左營此時的裝備情況,尤其是諸多細節的處理,遠不是其他明軍各部可以比擬。
當然,最大的核心是,李春來在船隊那邊,還有著不少糧草存貨和軍械存貨,就算此時吃光了,隻要趕到船隊,自是還能撐上一段時間。
而就算船隊的糧草吃沒了,不是還有高麗,還有鎮江嗎?
這天傍晚,李春來部主力已經趕到了三岔河,正準備沿著還冰封的河麵南下,若事情順利,可能隻需要兩三天,便是能趕到海邊營地了。
李春來卻突然收到了一封信!
這封信不是彆人寫的,正是李春來另一個拜把子弟兄戚元攻寫的。
寫這封信的時候,戚元功隨同他的父親戚金等人,已經逼臨山海關,馬上就要入關了。
他在信中興奮的展望了即將爆發的戰事,希望再與李春來一起並肩作戰。
並且,戚元攻還透露,他們過來的時候,正好碰到了來自西南的一股土司兵。
正是著名女將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