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不日就會拿鎮江下手了。
這也讓李春來心中有了不少底氣。
求人永遠不如求自己!
或許毛文龍這廝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弊端,但,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他還是可以算得上他李三爺的重要盟友,並且,將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大勢的問題先放到一邊,剩下的便是李春來和青州左營內部的事務了。
京裡此時已經傳出了風聲。
李春來這次,不僅將加任青州副將,同時也會兼任山東副總兵。
而且,極大可能,還有不少勳職上的封賞。
真算起來,天啟小皇帝和朝廷方麵,雖還是對他李三爺有所刻薄,但總算是能說得過去了。
這一來,李春來儼然也具備了‘開府’的資格。
所謂‘開府’,自然是開幕府。
這也是此時大明將官的傳統慣例了。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能力,究竟是有限的,但盤子大了,事情也會越多。
特彆是李春來此時這般手握重兵的實力派將領,很多時候,每一個決定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李春來也不可能保證他每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的,不會犯錯誤。
這就需要一個機製來平衡,同時,也是減少李春來的無意義勞動。
畢竟,專業的事情還是要由專業之人來做。
像諸葛孔明那等‘事必躬親’的全才,顯然是活不太長的……
想想吧。
事情怎麼可能乾的完?
特彆是李春來這般盤子越來越大,現在更是要攻略登州
,就算李春來累死,卻究竟也沒有三頭六臂,很難真正的全盤去掌控。
而開府之後,必將能大大減輕李春來的負擔,也能有效的提高效率。
包括李春來對全局的掌控力。
而此次開府,不僅僅是參軍、文員方麵的問題,李春來還有一個更深層次、對軍隊內部也進行一部分改革的更大戰略。
那便是後世的‘參謀製’!
時至此時,李春來對於青州左營此時麾下四五千人的規模,勉強還能遊刃有餘,但,青州左營的擴軍已然是不可避免之事!
若等以後青州左營上萬人,乃至是數萬人,李春來還能這麼遊刃有餘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正如後世教員的名言“槍杆子裡出政權!”
‘槍杆子’才是他李三爺在這個世界安身立命最大的保障!
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製權,他李三爺就算再怎麼窮其所有,都是不為過的。
……
接下來數天時間,李春來借助遼地戰事的影響力,不斷的深入部隊中,對各級軍官交流,同基層兒郎們交流。
也抽空與文師爺、楊德山他們不斷的交流,算是提前給他們種草,先把大框架搭建起來。
此時,經過了這幾年的艱辛打磨,李春來對部隊的核心軍官方麵,已經不怎麼發愁了。
畢竟,對於軍人而言,實戰才是成長的最好方式。
不說其他人了,董公子董立那種紈絝,在經曆了奇襲老寨之後,那種成長性,簡直就是一條大陽線。
此時的董公子,儼然是青州、乃至是方圓幾府內,最值錢的鑽石老老五。
無數大族的大家閨秀,都是想著法子跟他們董家拉關係,要把寶貝女兒嫁過來。
至於嫁妝之類,早已經被炒到了數萬兩的規模。
儼然已經是沂源、包括周邊地區最近最大的大瓜了。
而不論是洪斌、張黃、崔二、陳六子,還是劉黑子,包括山子、小金子,乃至是虎頭等人,都已經開始成長起來。
基層軍官就更多了。
在軍隊方麵,對李春來而言,真的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欠那股東風’了。
奈何,在文職方麵,李春來卻是菜的摳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此時國朝文貴武賤這個概念,始終是不得扭轉。
這幾年來,李春來雖是通過楊德山和文師爺的關係,收攏了不少賬房先生以及讀書識字之人,卻隻能算是小貓小狗三兩隻……
都是些不如意的讀書人。
或許他們未必沒有才華,奈何,想真正成為獨當一麵的人才,那路還長著呢。
但對此時的李春來而言,文職方麵的要務,儼然比武職這邊要重要的多的多了!
畢竟,武職這邊的工作,說句不好聽的,真要沒人,李春來自己都能兼任過來。
可文職方麵,把李春來累死他也忙不過來啊……
現在,真正能幫李春來頂事的,也就楊德山和文師爺兩人了。
可楊德山單單是這幾天的時間,就已經瘦了七八斤了。
文師爺就不消說了……
本來便是猴兒一般的人,再這麼搞下去,怕是隻快皮包骨頭了……
搞的李春來都不敢再怎麼使喚他了,就生怕萬一那天,這廝扛不住了,一下子趴窩,那他李三爺也要尷尬了……
就在這種痛與快樂的反複糾葛之間,五月末的最後一天,悄然到來了。
而李春來和早已經等待多時青州左營一眾兒郎們,終於是等來了朝廷的天使,帶來了切實封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