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等待的絢爛!
晚上的讀書會,又讓我的思維進步了一些。
我、卡卡老師、小遊、霞我們四個人一起來講書。
卡卡老師說“對待孩子,我們要讓他自由,不要束縛他。”
“家長們總是讓他們不要做這、不要做那,自己在那發號施令。”
我來了個提問“那有些孩子真正長大了回憶過去會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這樣嗎?”
卡卡老師說“但同時如果父母說的對,你會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如果他們說的是錯的,你可能也會怪他們的不對。”
這讓我思考到我和父母有時候的爭執就發生在這個點上。
卡卡老師說“這說明你這個思維還沒長大。”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他自己選擇,即使選擇錯了,未來也是他自己的未來。當他回憶過去,仍然無怨無悔。人這一生很長,不是隻看到眼前的得失。”
小遊接著說“自我全責。”
“《拆掉思維裡的牆》也有這個思維‘自我全責’。”
我想起很多和父母的交流,我也感恩父母這一路對我的叮囑,他們會在我覺得不夠堅定的時候,給我指引和鼓勵。
但同時,有些小事情上我們又會責怪來責怪去。爸爸對我是開放的心態,該叮囑的時候叮囑,平時也不束縛我。但媽媽不一樣,每天都千擔心萬囑咐,生怕這生怕那,巴不得天天跟在我身邊。
不過她由衷地說“我巴不得你不要和我們一起生活,嫁出去了我放心了,可以什麼都不管。但你在我身邊,很多事情都不能自立,我是看不過去啊。”
爸爸說“你不管不說不就可以了嗎?”
媽媽確實是操碎了心。特彆在醫院那段時間,誰能來陪我照顧我,隻有她可以默默看我掉眼淚,努力陪伴我,知道我的心理素質不好,得安慰我,聽我的懼怕和膽怯,碎碎念。媽媽整個人看上去老了十歲。
媽媽真的很擔心,未來誰能好好待我,照顧我。
我突然覺得我該迅速成長。
人和人的依賴點不一樣。我發現生活中很多人是不依賴父母的,但卻很依賴朋友,總會呼朋喚友。但我卻不依賴朋友,太依賴父母。
凡事也是有得有失。
這種內心的依賴,有時候不好脫離。
所以我人難受的時候,那些對話確實不能一時半會就能結束。
因為我還活在自己的框架裡,不願“自我全責”。
所以上帝通過“對話”來讓我快速成長,卻磨了那麼多年。因為我的思維沒有同時開竅。
今年才是莫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