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
無數開花彈被虎蹲炮射進軍營,哈薩克騎兵隻能被動挨炸,其中一顆開花彈就在沙達爾不遠處,他親眼看到五個麾下被炸的血肉橫飛,沙達爾臉都氣青了。
“什麼東西威力這麼大,扔回去……”
他馬上命令一個士兵撿起一個還沒有爆炸的開花彈,準備扔給明軍,突然這個開花彈發生爆炸
“嘭……”
大明對外戰爭中,多次使用了開花彈,尤其是海軍的火炮,與西方國家發生幾次海戰時,每每用到,從而激起了西方各國對這宗大殺器的關注。
最初之時,在每隔三年舉行的明、英、法、西、荷五國世界大會上,其餘四國一致要求大明不能使用開花彈,並呼籲大明裁軍、銷毀東風火箭,理由是維護世界和平
歐洲四大強國逼逼賴賴了好幾年,大明不僅沒有理會他們,還不斷往北非地區和葡萄牙增兵,布置炮營和火箭營。
麵對大明的強硬,四國開始千方百計的想要開花彈技術,多次出使大明的使團,又是送禮又是舔的,折騰幾年也沒搞到技術。
給自己人捅刀子,一向是大英帝國的傳統藝能,毫無意外,這項技術又被軍方某貴族偷偷變賣了!
似乎是一夜之間,整個歐洲都搞到了開花彈技術,連渴望加入世界五強席位的沙俄與奧斯曼帝國同樣獲取了這項技術,加緊生產布置在軍隊。
沙皇阿列克謝一世還成立了炮兵兵種,每個炮兵連一百二十人,配有十門火炮。
歐洲的開花彈技術,經過不斷改良後,性能與大明以往的相差無幾。
然而此時的大明,神武軍中已開始逐漸列裝比黑火藥威力較大的黃色炸藥
隨著俄軍炮陣的瘋狂轟擊,明軍的地堡內如同發生了大地震。
崔響隻覺整個大地都在顫動,張大嘴巴大聲喝道“快用棉布將耳朵讀起來,全都張開嘴!”
根據美國國家步槍協會(nra)的定義一種在印度達姆達姆兵工廠發展的英國軍用彈頭,曾經在1897年和1898年在印度西北邊界和蘇丹被使用。口徑是點303英寸,金屬外殼並沒有完全包覆彈頭前端,其鉛質核心外露,來增加殺傷力。並沒有被進一步改良,因為在不久後的海牙公約(1899年)就被禁止在戰爭中使用這類子彈。
“達姆彈“一詞也常被誤用為所有入身變形子彈。簡單整理如下
軟頭彈頭擊入目標體內後更容易翻攪。
中空彈頭同上,如果上麵再加上四條容易割裂的溝紋,就成了俗稱的開花彈,除了翻攪之外,也會在目標體內造成更嚴重的割裂傷。
爆炸彈頭中空彈頭內藏引信和火藥,會在擊入目標體內後爆炸。
因為在大眾傳播媒體上時常見到以名氣最大的“達姆彈”代稱之,是否成為“約定俗成”的錯誤而成為達姆彈的廣義定義,還有待曆史驗證。上述的各種變形彈頭經過長時間的改良,在各方麵性能上常比達姆彈更佳,也成為專業軍工廠可能的產品。除了地下兵工廠外,一般再難見到已走入曆史的達姆彈的生產了。
名稱來源
達姆彈的名稱來源於他的產地,英國設在印度的加爾各答附近的達姆達姆小鎮的兵工廠。曆史上的達姆彈出現於1897年,由兵工廠軍方總監克萊上尉設計研製而成,他把77毫米槍彈去掉尖端被甲,裸露出鉛心,就成了威名赫赫的達姆彈。此後出現了眾多不同型式、不同口徑,具有類似性能的槍彈。如彈頭殼尖端刻有十字切口或數條縱向裂紋的達姆彈、彈頭前部開一縱孔或再在孔內放一細薄金屬管的達姆彈、用鉛或其他材料製成無彈頭殼的軟彈頭的達姆彈等。
發展
19世紀末,英國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達姆兵工廠製造的槍彈,由此得名。由軍方總監b克萊上尉設計,首次應用於英布戰爭(1899~1902)。後來出現了許多不同口徑、不同結構、性能類似的槍彈,都被稱為達姆彈。
1899年第一次海牙國際會議通過的三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