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幸福大街!
呂知樂本人雖然覺得無所謂。
但呂彩霞真的越想越是不能接受。
她其實前兩年就過了退休年紀,但因為教學成績好,她就繼續代課。
這麼多年她事業不錯,家庭也沒落下,怎麼到了女兒這就非不聽,覺得結婚沒那麼重要呢?
結婚當然會帶來很多問題,但也有幸福啊,兩個人生活總是比一個人容易的。
她時常覺得女兒書讀太多了,有些事反而容易鑽牛角尖。
也是因為兒女都到了現在的年紀,總是有親戚朋友的孩子結婚生孩子,要麼就是以前的學生給她送喜糖,她想放平心態都不行。
倒不是說她逼迫女兒非要隨便找一個結婚,她最不滿意的是女兒的態度。
呂知樂這個態度簡直就是排斥結婚生子。
晚點不要緊,一定要找個知心的人,但你不能任何人都拒之門外吧,不給人家認識你的機會,上哪找到知心的人去?
呂知樂當然不是這麼想的,她相信,該遇到的人總會遇到的,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求不來。
落在呂彩霞眼裡,那就是消極對抗。
當然呂知樂有時候話是直接和難聽了點。
比如呂彩霞說誰誰生孩子了,哪家生二胎了。呂知樂就不感興趣,“你那麼喜歡孩子,我也沒見你多喜歡張子涵。”
無辜的張子涵中槍了。
呂彩霞當然不同意,“我還不疼子涵嗎,平時不都是我在帶他?”
呂知樂可記得,呂彩霞以前就跟她說過,她也沒有多喜歡孩子,隻是自己的孩子疼愛是天性,沒辦法。
117
呂知樂真心對生孩子還不感興趣,她不大喜歡小孩,對張子涵純粹是血緣濾鏡,“生孩子有那麼好嗎?你覺得生了我跟我弟有很幸福嗎?”
呂彩霞想都沒想,“當然幸福了。”
呂知樂卻很殘忍,“要是能選的話,我寧願不出生。人生那麼多的苦,非要生孩子乾什麼。除了既來之則安之,我想不到彆的什麼理由。”
呂彩霞很生氣“你就是讀書讀傻了,人家都生孩子,怎麼就你想那麼多?”
“彆人都做的事情就是對的嗎?我就一定要做嗎?”
呂彩霞覺得呂知樂又在鑽牛角。
“你不生孩子,老了怎麼辦,不結婚以後我們老了誰照顧你?你還能永遠年輕嗎?”
呂知樂抬杠,“那你生我就是為了老了讓我伺候你嗎?”
“是啊。”
呂知樂又是一刀,“那你不如鍛煉身體,指望自己,千萬彆指望我。”
其實她也不想說這些話,挺傷人是吧,但是現實就是很多老人根本指望不上孩子啊。
她當然不是這樣的人,隻是話趕話,她沒有排斥結婚生子,但從來不覺得應該為了養老生孩子,更不應該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給彆人。
呂知樂其實有些悲觀主義,她的確認為人生很苦,這種苦不是什麼一定要經曆什麼挫折。
苦是人生的底色,人生總是經曆各種無法逃避的苦,不分身份地位,人們隻能在這種苦澀之上尋找快樂和幸福的點滴。
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人們總是會覺得有錢可以解決所有煩惱。
沒有錢的人主要煩惱沒錢。
有錢的人煩惱也不是不存在。
不管有錢沒錢也逃脫不了眾生苦。
煩惱和鬱悶有什麼高低貴賤呢?
人生總是不完美的,總是容易在各種索取和需要中失衡的。要怎樣才能擁有平穩的情緒和心態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可以選擇,她未必對這個人生感興趣。
然而命運,誰又說得準呢?
真的是自己選的也未必。
或許也是有意識選擇走這一遭,經曆這一趟人生,過一過跟彆人相似又不同的生活,然後頓悟到什麼,或者隻是單純的經曆。
人生真的不好說,想想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過起來又是另一番風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
誰又能免俗?
118
最不能免俗的呂彩霞,因為霜霜的事情,已經徹底被玄學折服。她決定要試試,隻是神婆家有點遠,要開車去。
呂彩霞有點猶豫。
猶豫自然有猶豫的好處,來串門的文姐又給呂彩霞帶來了一個消息。說她一個親戚找了一個大師算得特彆準,各種舉例論證,最重要的是這個大師也住在幸福大街,就是呂彩麗說的那個人!
看吧,真是有口皆碑了。
原本對常常誇大其詞的呂彩麗有點懷疑的呂彩霞頓時有了信心。
那就他了。
呂彩霞雖然身為人民教師,教學方麵沒有任何問題,隻是也沒有脫離小市民思想,經常被鄰居阿姨或者親戚朋友洗腦。
呂知樂以前總覺得老年人被騙一定是因為智商不夠,後來發現也不然。
比如這個大師,據說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準,說很多人都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
其實呂知樂也不是不信,她一直覺得這世上總有世外高人也好,能掐會算也好,總是有的,隻是沒有那麼輕易能遇到罷了,怎麼就恰好隱藏在她們家附近呢。
雖說附近,呂彩霞也是從未聽說過,頭一次知道自己家附近居然有這麼個準到離奇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