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將軍_我的大宋新帝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我的大宋新帝國 > 第三十七章 大將軍

第三十七章 大將軍(1 / 2)

我的大宋新帝國!

八月十五日,大宋朝廷休朝一日。

一大早,以趙匡胤為首,宗室為輔,文武大臣綴後,與皇宮西南的太廟,共同祭天,祭祖。

宋朝祭祀典禮一應隨唐,經過動蕩的幾十年,這種製度已經被簡化了許多。

不過祭祀乃是古人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趙匡胤當上了皇帝,年號建隆,建隆元年(960年),就在原後周皇宮西南建立太廟。

太廟采用隋唐四親廟製度,建置太廟四室,每室三間,追尊趙匡胤以上四代。

根據輩分,其廟號分彆為僖祖,順祖,翼祖,宣祖。

這個太廟隻有四棟十二間房子,看起來真的簡陋無比,不過綠樹庭院,深簷高階,加上祭祀台的布置,讓這裡有了一絲肅穆的氣氛。

諸位大臣分散在整個院子裡麵,除了祭祀台前的一小塊區域,將這裡擠的滿滿當當。

禮部尚書許拱主持大典,首先就是娛神曲的儺戲。

在後世,知道儺戲的人很少,最多知道京劇,昆曲,豫劇。

但是,隻有儺戲,才是華夏民族從古至今最古老的慶祝方式。

自商周時期,公元前一千年,就有了儺戲,到了周朝,逐漸成型。

它起源於華夏民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

是一種以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古老的圖騰崇拜和鬼神信仰,是民眾渴望驅逐苦難,追求幸福生活最樸素的表達。

國家要祭,民間也要祭,日月星辰、風師雨師、五嶽山林、上帝社稷都要祭。

這種祭祀的方式就稱為儺,並且國家有大儺,民間有鄉人儺。

在祭祀的儀式中必然要有歌舞禮樂,這種歌舞也就是儺舞。儺在民間不斷地發展變化,逐漸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節,豐富了表演,向儺戲轉化。

在現代的時候,這種舞蹈在趙德昭看來,實在有些滑稽。

民間有一個很形象的形容,那就是“跳大神”。

因為儺戲的主要動作就是表達對神的崇拜,展現自身的謙卑。

這裡麵,捶胸,頓足,搖屁股,以動物本性的姿態向神展現崇拜。

這種華夏民族最悠久的傳統,在元蒙時期因為信仰不同,被全麵禁止。

到了明代中期,才逐漸恢複,可是後來滿清入關,再次被禁止。

隻有一些偏遠地區還流傳了下來,卻也殘缺不全。

以至於後人都不知道儺戲是華夏民族最古老的信仰,還以為是偏僻地區的民族舞蹈。

可是在這種祭祀的場合,是沒有那種世俗化的表演的,每一個祭祀人員都華服滿身,臉帶麵具,步伐迥勁有力,上身動作沉穩肅穆。

這種鏗鏘有力的表演根本沒有任何戲劇化的元素,在音樂的配合下,肅穆莊嚴,讓人心生敬畏。

上一世在大明,他隻顧發展經濟,後來也無心恢複。

現在看到這種祭祀方式,感覺還是很有推廣的必要的。

趙德昭左手牽著六姐,右手牽著五姐,四姐牽著趙德芳,五人站在趙匡胤三兄弟身後,諸位大臣之前。

每年的幾場大祭,是四姐她們少數可以亮相的場合,大部分時候,她們就隻能生活在深宮,一直到出嫁。

六姐看的開心,才三歲的她不懂得大道理,隻是覺得熱鬨,好玩。

她被四姐教導了許久,在這個場合不哭不鬨,跟著眾人有樣學樣,還覺得挺好玩,臉上帶著開心的笑。

先祭天,後祭祖,趙匡胤親自念完在趙德昭看來粗陋不堪的祭文,眾人紛紛下拜,三拜九叩首。

粗陋不堪並不是文采,而是許多真正的傳統並沒有延續下來,漏洞頗多。

來到這個時代,他才深刻體會到,戰爭對傳統的摧毀。

後人心目中的宋朝,也是經過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逐漸完善起來的。

就在眾人以為祭祀結束,該各自回家過節的時候,孟寬在趙匡胤的示意下,走到了趙匡胤與大臣之間的祭祀台角落。“諸卿聽旨……”

看到趙匡胤不動如山,諸位大臣顯然知道這是趙匡胤的意思,齊躬身道“臣候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有皇子德昭,年歲漸長,其性忠厚純良,垂訓端嚴,業可開先式榖。茲以親恩封爾為大將軍,望克承吾誌,嘉茲報政,欽此……”

聖旨很簡單,意思就是說趙德昭年紀逐漸大了,其人忠厚,對弟弟妹妹親近,可為榜樣。

封一個大將軍的官位嘉賞你,希望你繼承我的誌願,獎勵了你的功勞,你要好好做事。



最新小说: 陸小鳳後傳之赤血劍 狼人殺:巴彆塔謎影 規則類怪談:4016 從拔劍開始成神 怪物總裁又發癲了 天命大官人 重生地球變成傻子 九零嫁個糙漢 穿越高武:開局拜師體修大佬 龍城風雲:重生時光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