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宋新帝國!
五代十國的國都,或者陪都,跟宋朝以後不是一回事。
宋朝是因為北方的威脅,不得不將整個國家的軍隊,都集中在黃河一帶,形成了一個虹吸的經濟帶。
開封府的發達,是建立在龐大的漕運,巨大的民生負擔上的。
明朝的中央集權,讓皇帝手中的權力得到了最大化,國都成為了集政治,經濟,軍事為一體的首都。
後世的滿清,新華夏,更是將中心城市的職能發揮的淋漓儘致。
當然,虹吸效應也更嚇人。
但是在這個時候,國都的作用相對比較單一。
隋唐時期,偏隅一地的長安因為關中的水土流失,人口的增長,已經承擔不起一個首都的職能。
隋煬帝就遷都雒陽。變成了事實上的長安,雒陽,江都三個國都
唐朝時期,長安和雒陽就輪流作為國都。
宋朝初立,雖然因為前朝的原因,國都設立在開封府,但是此時的宋朝隻是一個地方政權,開封府實際上承擔不起當國都的職能。
彆的不說,開封府四周沒有山,易攻難守,當國都就需要大量的軍隊駐守。
隻是因為趙匡胤要遷都,把開封府視為自己基礎的趙光義就把他給害死,然後趙光義就再也沒有提過遷都之事。
而他的後代,哪怕是硬著頭皮,也不提遷都,一直到皇帝妃子公主都被掠到東北為奴為娼。
如果976年,按照趙匡胤的意思遷都雒陽,還會不會如此被動?
這件事在後世趙德昭也分析過,如果國都在雒陽,金國絕對不能做到長驅直入。
哪怕國都依舊被攻占,也會多耗費金國幾分力氣。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的推斷。
但不管怎麼說,逐漸將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轉移到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總比開封府要強。
雒陽現在雖然是西京,但實際上經曆了五代之後,那裡已經衰落的不成樣子,一個曾經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如今人口不足三十萬。
更主要的是,雒陽周邊的山林因為雒陽城屢次破壞,屢次重修,已經被砍伐一空。
周邊沒有山林,沒有木材,又沒有大型運輸器械,可以從外地運輸,雒陽城的重建,就格外艱難。
雖然雒陽城一圈都是山,適合當國都,可是現在大宋根本沒有財力物力重建。
趙匡胤設立漢京,雖然有些出人意料,但是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反對的。
因為朝代更迭太快,這些文武大臣們也想多條後路。
作為華夏第一堅城,襄陽在心理上就能讓人覺得安全。
而且,這裡僅僅是個退路,並不是說設為漢京,國都就一定要搬過去。
最開心的當然就要屬一批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要被派遣到漢京為官的官員。
拓建城池,可是這個時代油水最大的工程啊!
接連幾天,除了正月二十九那天,趙德昭跟隨趙廷美一起去宋家送聘,趙德昭就一直在跟各個官員打交道。
這裡麵,有兩個官員引起了趙德昭的注意。
一個是兵部郎中盧多遜,一個是轉運使沈義倫,因為這兩個人,都擔任過北宋丞相。
沈義倫精通算數,趙匡胤擔任節度使期間,他一直掌權財政大權。
宋軍伐蜀,他擔任轉運使,負責後勤。
宋軍將帥恃功貪暴,隻有都監曹彬、轉運使沈義倫清廉,隨軍回返後被趙匡胤大加讚賞。
按照原本的曆史,他會被升為戶部侍郎,但是這一次,他被提拔為西南麵兵馬都部署,轉運使。
這兩個職位說高也不算高,但是相當重要。
兵馬都部署相當於趙德昭的軍事副手,負責除了禁軍之外的整個山南東道的軍事調動。
而轉運使負責物資轉運,在修建漢京城的這個時候,更是肥差。
盧多遜這個人就更加出名了,曆史評價褒貶不一。
能力他很強,曆史評價他博涉經史,聰明強記,文辭敏捷,喜歡任用術數,謀略出眾。
但是此人貪權霸道,貪財奢侈,而且還心胸狹窄,與同僚關係都處不好。
他跟趙普,王溥,沈義倫等多位大臣都有積怨,在他前後,凡是不聽他話的丞相,全部結仇。
最後因為跟趙廷美勾結想要讓趙廷美繼位,被趙光義貶到崖州去世。
當然,這都是以後的事情,如今的他隻不過是個六品郎中。
說實話,趙德昭內心還有點佩服他,當官能把同僚都得罪完,最後又得罪皇帝,還是有點狠氣的。
盧多遜這次去漢京,擔任的是六曹中的兵曹,這又讓趙德昭有些擔心。
兵曹負責地方軍隊的將領任命,還有兵備,兵器補給,防禦等職責。
這樣一個大炮,趙德昭怕他會讓工業生產按照他的節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