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宋新帝國!
節度使府內,趙德昭拿起了麵前擺著的玻璃器具,仔細觀察起來。
玻璃的燒製跟鋼鐵一樣,說容易,很容易,說困難,就很艱難。
將塊狀原料(石英砂、純堿、石灰石、長石等)粉碎,使潮濕原料乾燥,將含鐵原料進行除鐵處理,進行燒製,就能獲得玻璃。
然後根據需求,進行各種中和作用,就能獲得不同顏色,不同層次的玻璃。
最低到五百度的高溫,或者到一千兩百度,就能讓玻璃軟化,進行加工,或者吹製各種玻璃器具。
就像後世做酒瓶的玻璃,跟做門窗的玻璃,就完全不同。
但是,想要獲得真正的液態玻璃溶液,就需要跟鋼鐵一樣,將爐溫升高到1550度以上才行。在這樣的高溫下,才能通過熱處理,退火、淬火等工藝,消除或產生玻璃內部的應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在爐溫達不到這個要求的時候,是不可能做出真正高等級的玻璃的。
雖然通過添加純堿,能夠增加玻璃的純淨度,可是華夏偏偏是個缺少純堿的地區。
玻璃的第一次革命發生在明朝時期,威尼斯商人通過在玻璃裡麵加入約四分之一的氧化鉛,能夠在爐溫達不到要求的時候,讓玻璃融化。
可是這樣的玻璃不符合趙德昭對高檔玻璃製品的要求,特彆是顯微鏡,需要純淨度非常高的玻璃。
這一切,都要從基礎開始,直接想要利用現在的技術就造出高等級玻璃,隻是幻想。
在明朝,他因為沒有經驗,耗費將近四十年,才做出了微晶光學玻璃。
現在當然不用那麼長時間,因為他已經有了整個行業升級的經驗。
先做出試驗器具,通過這些器具進行試驗,得到三酸兩堿,提純各種化學原料。
然後有了這些化學原料,不管是鋼鐵的促溶劑,還是玻璃的促溶劑,都能造出來。
就跟車床的生產是一個道理,再複雜的車床,都是一代代通過簡單的車床加工出來的。
沒有簡單的設備,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第一批燒製的玻璃,就是各種燒杯,分餾瓶,蒸餾瓶,冷凝管等。
雖然這些器具的雜質含量都比較高,但是進行一些基本實驗,已經足夠了。
趙德昭當然知道,為了這批實驗器具,不知道燒廢了多少器具,不過現在有了合格產品,耗費再多,也是值得的。
“一共燒製了多少這樣的瓶瓶罐罐?”
劉小看了一眼馮一用,示意他上前彙報。
馮一用上前一步躬身道“一共燒製了三窯,形製簡單的,吹製了有一千多個,那種形製複雜的,隻有數十個。”
趙德昭又問“那些哥兒還聽使喚嗎?”
“他們乾活都挺精神,有袁指揮使管著,除了偷獵,倒也沒有惹出是非來。不過,燒製出來的琉璃,被他們偷了不少……”
“這不算什麼,現在琉璃還是稀罕物,過兩年,就沒人要了。”趙德昭轉向劉小問道“殿頭,舉才令也下傳了好幾日,漢京自薦的人多不多?”
劉小搖了搖頭道“日子還短,目前人不多,還有許多是街上的坐地虎,會翻個跟頭也來自薦。”
趙德昭點了點頭。“這事不急,等各地官員回了轄地,自然會舉才上來。大姐今日在何處?”
“後晌去了城東的魚梁坪,查看那裡的造紙燜窖和香皂庫。二哥兒要找她回來嗎?”
“不用了,你去鐵器坊那邊,查驗一番籌備情況。大姐畢竟年幼,怕有一些疏漏。佟亮。”
佟亮連忙應道“在。”
“各地官員那邊,都通知到了嗎?”
“十七地的主官和副官那邊,都是我親自傳達,明日辰時中,在城西鐵器坊門口彙合。漢京府這邊,王府尹與蔡刺史也都知曉,著令入品官員都要去鐵器坊。”
“備車,去城西安置點。”
“喏。”
城西安置點是從去年冬天開始,就開始籌備興建的民房,目前挖完了地下排水係統,但還沒有建設。
城西南那邊,建了二十多座磚窯,一直在不停地燒製紅磚和石灰。
跟青磚相比,紅磚的造價更低,工藝也簡單一些,但是耐堿度不如青磚,壽命也不如青磚更長。
但是成本和工藝,就決定了紅磚才是值得推廣的建築材料。
何況現在有了水泥,建築外部用水泥覆蓋,同樣能保證紅磚的壽命。
當然,這也跟土質條件有關,漢京這裡黏土多,燒製的磚頭采用自然冷卻,出的就是紅磚。
而南方有些地區土質不一樣,像江南水鄉,不缺水,采用水冷卻的青磚更耐久。
趙德昭來到了城西的安置點,這裡一望無際,地上隻剩下了一條條深達三米,近一米寬的溝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