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關羽有督掌荊州諸事的權力,但關羽畢竟精力有限,大部分的精力要放在軍務上,其餘諸事的都是分權給了荊州的其餘文武。
如今內政諸時務是由治中潘濬在負責,而錢糧軍械等軍爭物資是由南郡太守糜芳在負責。
潘濬是大儒宋忠的門人,又得到名仕王粲的賞識,在荊州亦有剛正不阿的賢名,有潘濬來協調荊州的士族豪強,關羽是很放心的。
雖說潘濬行事時常會惹關羽不愉,但關羽不是個因私廢公的人,不會因為跟潘濬私人關係惡劣就將潘濬這個荊州治中給奏免。
對待糜芳同樣如此。
糜芳的賬務有問題,關羽很早就有懷疑了,也曾私下提醒過糜芳。
然而糜芳卻覺得關羽的提醒是在多管閒事、是在懷疑糜芳對劉備的忠心,因此對關羽頗有微詞。
再加上糜芳的賬本做得滴水不漏,哪怕是對數術頗為精通的行軍主簿廖化也看不出問題來。
商人出身的糜芳,想在賬務上作假,關羽還真拿糜芳沒轍。
再加上這南郡太守一職,除了糜芳沒有更合適的人可以擔任,關羽也隻能睜隻眼閉隻眼。
畢竟關羽始終認為,糜芳雖然有貪墨嫌疑,但絕對是不會背叛劉備的。
若換個南郡太守,關羽甚至都不敢出征在外。
比如曾經的零陵太守郝普,劉備都親率五萬大軍駐紮公安了,結果郝普直接就降了。
若不是郝普降了,這湘水劃界該怎麼分劃,就不是孫權占主導了。
諸葛喬在看到糜芳的那些賬務憑據的時候,也是暗暗驚歎糜芳的作假能力。
這要放在後世,糜芳也得是個會計界的大牛。
仔細的思考了諸葛喬的思路後,關羽再次將目光投向諸葛喬,語氣也由最初的寒冽變成了欣賞:“軍師的長子,果然不是俗士儒生能比的。”
“你既然準備打草驚蛇,想必也有懷疑的對象,是襄樊的曹仁,還是陸口的呂蒙?”
見關羽已經跳出了井底思維,開始審視這表象背後的深意,諸葛喬也對眼前的準嶽父又多了欽佩。
“襄樊的曹仁,是君侯即將攻伐的目標,哪怕曹仁收買了南郡的官吏,對君侯而言,也不過是順手平叛。”
“對付曹仁,不需要打草驚蛇,直接大軍碾壓,斬了便是。”
“陸口的呂蒙,為人陰險狡詐,又有奪三郡的前跡,其內心必定對南郡念念不忘。”
“再加上左將軍跟孫權明麵上有盟約在,君侯要對付呂蒙,是不能如北伐襄樊一般直接用兵陸口。”
“故而,小侄懷疑的,是陸口的呂蒙。”
“查實賬隻是為了掩人耳目,以便於暗中查出呂蒙在南郡收買的官吏名單。”
定罪才需要證據,懷疑隻需要名單。
關羽再次回味諸葛喬方才的論斷。
不論呂蒙隱藏有多深,也不論呂蒙在南郡有多少部署,隻要懷疑呂蒙有異心,就足夠了!
證據?
那是定罪的時候才需要的!
“賢侄,你的用意雖然很好,但眼下留給關某的時間不多,枯水時節前關某必須要拿下襄樊。”關羽對諸葛喬的稱呼也有了改變。
一開始輕慢諸葛喬,是關羽覺得諸葛喬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不配當女婿,因此連客套都懶得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