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語氣中,滿是對諸葛喬的欣賞。
想到自家兒子阿鬥,因為諸葛喬去江陵城還哭鼻子的事,劉備的心中又有了幾分欣慰。
劉備對阿鬥這個兒子很是疼愛。
阿鬥不僅是漂泊半生才活下來的兒子,還是劉備最寵愛的甘夫人的兒子。
然而。
因為複興漢室的大業,劉備幾乎很少照顧阿鬥,劉備認的義子劉封也經常在軍中,劉封和阿鬥的兄弟情是很淡薄的。
反倒是諸葛喬來了西川後,更像是阿鬥的兄長。
諸葛喬來的時間不長,但替阿鬥挨罵的次數不少。
劉備這次回成都,左將軍長史許靖還專門在劉備麵前彈劾諸葛喬荒廢了阿鬥的學業,經常給阿鬥捉蛐蛐玩。
劉備嘴上說著會讓諸葛亮訓子,這內心卻是對諸葛喬頗為欣賞。
哪有少年不貪玩的!
劉備年少求學的時候,也時常遛狗騎馬,在對待學業的態度上甚至還不如阿鬥。
相對而言,劉備更在意阿鬥身邊能否有可以絕對信任的兄弟。
就如同劉備身邊的關羽和張飛,即便不是同姓宗族,劉備對關羽和張飛也是彼此間能絕對信任的。
想到這裡,劉備開始考慮接替潘濬的治中人選。
潘濬雖然有能力,但為了荊州的大局,劉備不得不慎重的考慮。
北伐在即,最忌文武不和!
“蔣公琰是潘承明的姨兄,倘若接替潘濬為荊州治中,唯恐再生不和。”
“陳孝起和向巨達,我另有大用。”
“馬季常曾為荊州從事,素有才名,為人又儒雅,跟雲長的關係也頗為友善。”
“若以馬季常為荊州治中,必能令荊州文武齊心。”
劉備仔細思考了諸葛喬家書提及的四個人選,幾乎跟關羽的想法不謀而合。
諸葛亮也同意馬良出任荊州治中:“季常善辭辯,跟武陵郡的五溪蠻首領沙摩柯也有些交情。”
“既然要委任季常為荊州治中,不如再讓季常準備些黃金和錦帛以及官職印綬帶去荊州,讓季常前往武陵郡招撫沙摩柯等人。”
劉備撫掌而道:“軍師此言甚善。若有五溪蠻相助,縱然孫權想趁著雲長攻打襄樊暗中使壞,季常也能有兵馬可以策應。”
頓了頓,劉備又道:“阿喬又在信中提及到房陵太守蒯祺和封兒。這倒是令我有些為難了。”
劉備沒有說得太明白。
蒯祺畢竟是諸葛亮的大姐夫,諸葛亮的姐姐也在房陵。
這若真的死於戰禍,劉備會很頭疼的。
諸葛亮卻是輕輕搖頭:“主公切勿煩憂此事。我與蒯太守各事其主,自當各安天命。”
“讓封公子屯兵秭歸這事,應該是阿喬擔心主公為了安撫荊州士人,而令封公子去東三郡。”
“阿喬又擔心封公子會跟孟達起衝突,耽誤大事,這才提議讓封公子屯兵秭歸。”
評論區超過200評論我上架當天五萬字,立貼為證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