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追隨曹操十餘年,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雖然在官職和權柄上不如於禁,但論用兵和武勇卻是不輸於禁。
能在於禁兵敗的劣勢下,還能佯築長塹破郾城、長驅直入破四塚、解樊城之圍;不亞於昔日樂進丟了襄陽後,偷走臨沮威脅江陵、尋口設伏箭射關羽。
曹操的良將以五子為先,任何一個都不容小覷!
如今樂進早逝,於禁被擒,張郃遠在陳倉,張遼遠在合肥,曹操在許都以南最善用兵的就隻有徐晃了。
隻要破了徐晃孤軍,即便曹操的各路援軍抵達,也難以形成有效的指揮。
考慮到徐晃為人謹慎沉穩,未必會引兵來救樊城。
諸葛喬這才提出“在樊城外虛設旗幟布疑兵,提兵郾城佯攻許都”的戰術。
經過戰事錘煉後,諸葛喬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術思維理解更深刻了。
要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其中很關鍵的核心就是要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戰場的節奏得由諸葛喬和關羽來掌控,避免被徐晃反奪了節奏。
關羽仔細聽了諸葛喬的部署,徐徐而道:“曹仁和滿寵也不是愚人,雖不敢冒險出城,但也會派遣探子打探。”
“若隻是虛設旗幟,恐生意外。”
“荊州刺史胡修和南鄉太守傅方既然降了,可令二人引本部兵駐紮四塚。”
“董衡兵少,可在圍頭虛設旗幟以作疑兵,一虛一實,可阻曹仁出城。”
“新寨需留人防備,漢江上的戰船和輜重糧草也需留兵看守。”
“再加上大雨過後道路泥濘,糧草運輸變得艱難,若不能引徐晃南下,關某也隻能撤回新寨。”
“故而去郾城的兵也不能太多,以免突發意外導致糧草受限。”
“郾城本有兩千駐兵,關某再引三千人前往郾城,若能引徐晃南下,五千兵足矣!”
“若徐晃不肯南下,郾城兵再多也無用。”
關羽認可了諸葛喬的戰術部署,又對諸葛喬的戰術部署進行查漏補缺。
諸葛喬也清楚,徐晃並非莽夫,這次製定的戰術也未必就能奏效。
仔細斟酌考量後,關羽留關平和諸葛喬守新寨,胡修傅方駐兵四塚,董衡駐兵圍頭,隨後親率三千人前往郾城。
郾城離得遠,受山洪波及較小。
到了郾城後,關羽遂將斥候全部分散出城,在許都以南大肆的造勢。
隨著輿論的發酵,“漢江水神山洪助漢”“漢壽亭侯半日破於禁”“於禁率軍投降”“荊州刺史胡修投降”“南鄉太守傅方投降”“樊城已被山洪淹沒”“曹仁戰死”“滿寵戰死”“關羽欲攻宛城”等半真半假的消息瘋狂的在許都以南的官吏士民中流傳。
早就遙受關羽印信的梁、郟、陸渾等地義民也紛紛響應,許都以南的官吏人人自危,陷入了恐慌中。
關羽之威,威震華夏。
宛城。
徐晃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眉頭緊鎖,那雙虎目中看不清是喜還是怒。
宛城的文武官吏早就慌作一團,七嘴八舌的驚呼吵鬨。
“將軍,據聞關羽已經破了於禁七軍,於禁、胡修和傅方都投降了;又有傳聞說樊城被山洪淹了,曹仁和滿寵都戰死了。”
“將軍,派去樊城的探子隻能看見樊城外全是積水,根本入不了樊城。”
“將軍,關羽在郾城駐有大量兵馬,看樣子是真的準備來打宛城了。”
“將軍,宛城都是新兵,根本不是關羽的對手啊,要不放棄宛城退守許都吧。”
“將軍,聽聞關羽有漢將水神助陣,神威豈是人力能及啊。”
“將軍,你快拿個主意啊!”
“.”
嘈雜的聲音此起彼伏,顯然這群宛城的文武官吏早已被嚇破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