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雙王會:劉備親往樊城(求追)_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 > 第140章 雙王會:劉備親往樊城(求追)

第140章 雙王會:劉備親往樊城(求追)(2 / 2)

黃權聞言,當即諫道:“大王乃是千金之軀,豈可輕易涉足險地?”

“末將不才,懇請為王前驅,先引兵前往樊城,以探曹兵虛實。”

“大王可坐鎮江陵城,令指各方,為我等後盾!”

趙雲亦出列道:“大王軍旅多月,回到成都又忙於政務,未曾有過幾日休息。”

“請大王愛惜己身,留守江陵城,讓我等為大王統兵前往樊城,支援雲長即可。”

糜竺、馬良、吳班等將也是紛紛相勸。

江陵城危機解除,就不需要劉備太操勞了。

劉備年近六旬,戎馬半生又多有舊傷,倘若途中有個意外,那就是親者痛仇者快的憾事。

待眾人語落,劉備這才搖頭道:“要休息,也不急於這一時。”

“局勢演變如今,不論是我還是曹操,都在拚最後的一口氣。”

“我若不前往樊城,雲長難定大局。”

不待眾將再勸,劉備又將目光看向諸葛喬:“阿喬,你有何想法?”

糜竺見劉備執拗,遂不停的給諸葛喬使眼色,在場眾人,也就諸葛喬一直都未出聲。

諸葛喬拱手而道:“我以為,大王親往樊城,乃明智之舉!”

黃權聞言喝道:“諸葛喬,你豈能讓大王置身於險地?這是置國家社稷與安危於不顧!”

直言敢諫的黃權,並未因為諸葛喬的身份和功勞就對諸葛喬委婉客氣,喝斥聲中夾帶怒意。

諸葛喬也不惱怒,向黃權行了一禮:“黃治中言重了!”

“大王為了表達對天子的敬意,親自禮送大漢的左將軍於禁去樊城,何來置身於險地一說?”

黃權頓時懵了。

親送大漢左將軍於禁去樊城?

大王說的是這個意思嗎?

“諸葛喬,你這是何意?君侯擒了於禁,就是大王的俘虜。於禁何德何能,敢讓大王親自禮送去樊城?”黃權語氣中有對於禁的鄙夷。

眾將亦是驚訝的看向諸葛喬。

哪怕是要放於禁,也犯不著讓劉備親自禮送到樊城吧?

唯有劉備笑而不語。

諸葛喬見劉備已有明悟,遂又道:“黃治中有所不知,君侯雖然擒了於禁,但對外宣揚的卻是於禁率七軍主動投降。”

“在我返回江陵城前,君侯就派遣了大量的細作去北麵散布‘於禁兵敗,降天子不降大王’的流言。”

“對大王而言,於禁是君侯生擒的俘虜;可對北麵而言,於禁不服曹操欺淩天子、不願與君侯為敵、最終選擇率七軍投降以報天子。”

“以大漢忠臣於禁的反曹義舉,難道不值得大王親自禮送去樊城嗎!”

黃權驚得目瞪口呆。

於禁是大漢忠臣?

真要是大漢忠臣於禁能被曹操賜予假節鉞?

黃權也不是愚笨的,很快就理解了諸葛喬的意圖。

劉備去樊城,跟劉備去陸口的目的一樣,不是去跟曹操開戰的,而是跟曹操談判的!

猜到了劉備的用意,黃權也不再開口,而是與眾人一同看向了劉備。

劉備撫掌大笑:“阿喬知我心啊!我雖然在漢中祭祖告天、禦冠稱王,但此舉尚未正式上表天子。”

“正好趁這個機會禮送於禁去樊城,也借於禁之手,將表文送入許都,讓天子和許都群臣共同見證。”

“曹操在漢中的時候就已經重病在身,又見漢中難守,故而引兵撤回了長安。”

“如今孫權從荊州退兵,必會趁虛去取淮南;曹操若與我在樊城對峙,淮南必落入孫權之手。”

“樊城丟了,曹操還能在宛城駐兵,可淮南丟了,孫權就能引兵直上徐州。”

“屆時孫權坐擁江淮全境,而我又據有荊益。”

“曹操若是重兵防我,就防不住孫權;曹操若是重兵防孫權,就防不住我。”

“以曹操及其麾下謀士的聰慧,不可能看不清這一點!”

“自孫權撤兵的那一刻起,曹操的選擇就不多了!”

劉備對局勢的洞悉,如今遠在諸將之上。

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劉備是唯一吃透了的。

自赤壁後十年,劉備一直在為了這個戰略而奮鬥,片刻不敢有懈怠。

如今。

隆中對戰略即將達成,劉備這心中的豪氣也是與日俱增。

雖然,現如今的綜合實力依舊是三家最弱;但劉備有足夠的眼界和自信超過曹操和孫權。

剛打下來的城池需要消化,而西部諸戎南部諸蠻也需要時間去安撫。

假以時日,待劉備恢複荊益二州的錢糧人口,就能真正的轉守為攻!

諸葛喬亦是驚歎。

跟劉備相處的時間越多,諸葛喬對真實的劉備就佩服。

這不是演義中那個動不動就哭哭啼啼的劉備,而是被譽為“其德昭昭,其誌烈烈”的昭烈帝劉備。

諸葛喬見狀,拱手再豪言:

“常言道:能識時務者,方為俊傑英雄;而皓首窮經、尋章摘句者,隻堪稱俗士儒生。”

“大王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乃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曹操心懷篡逆,欺淩宗室無人,僭越稱王;而大王為阻逆賊,應高祖舊訓,告祖稱王。”

“當此之時,更應昭告天下士民,讓大漢諸州郡都知道:漢家天子雖受逆賊挾持,但漢室尚有漢中王扶危救難。”

“諸葛喬不才,願與大王同往樊城,見見那篡漢逆王是何等凶物:是那逆王比常人多了三隻眼,還是多了血盆大口蛟爪虎牙。”

“我亦願提手中三尺長劍,為王前驅,斬那逆王凶物!”

諸葛喬的豪言,亦是感染了眾人。

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眼見見識卻遠超在場賢良文武,令人驚歎間亦令人羞慚。

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

“末下黃權,亦願為王前驅,斬那逆王凶物!”

“末下趙雲,亦願為王前驅,斬那逆王凶物!”

“末下吳班,亦願為王前驅,斬那逆王凶物!”

“.”

受劉備和諸葛喬的豪言感染,眾人也紛紛宣誓。

劉備見無人再反對,起身而笑:“能得諸位賢良相助,何愁奸臣不除,何愁漢室不興啊!”

江陵城。

地牢。

於禁須發皆白,神情萎靡。

作為曹操最信任的外將,敗陣的於禁本應該自殺表忠。

然而軍中司馬東裡袞和護軍浩周卻是力勸於禁“倘若將軍自殺,魏王如何能知道將軍並非真降?不如苟全性命以待時機,見了魏王再死不遲。”

於禁不在乎死,更在乎名。

隻是於禁不知道的是,東裡袞和浩周早就被利害說服。

於禁若是死了,東裡袞和浩周就得替代於禁,於禁若是不死,北方就不知道東裡袞和浩周是投降而死還是戰敗而死。

降和敗,一字之差,足以影響東裡袞和浩周的家族親人在北方的待遇。

東裡袞本是南陽太守,曾被起事的侯音生擒,後被南陽功曹宗子卿救出。

於禁引七軍到來時,東裡袞被征為軍司馬,由於於禁以法禦下不近人情,東裡袞對於禁也頗有微詞。

交情本就不深,東裡袞自然不肯為了於禁而讓家族親人受曹操責罰。

想到家中女眷可能淪為罪婦而成為他人婦,東裡袞就是驚懼不已。

護軍浩周的想法也相差不多。

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兩人成功的打消了於禁自殺的念頭。

“嘎吱”聲忽起,牢門開啟。

溫潤的嗓音也隨之出現:“於將軍,多年不見,你也白發蒼蒼,不複昔日了啊。”

於禁抬頭望去,那有些萎靡的精神也為之一振,驚呼道:“劉備,你為何在此?”

劉備在於禁前方席地而坐,輕笑道:“我為何不能在此?”

於禁蹙眉,沒有回答。

劉備又問:“於將軍,可願與我同佐天子,匡扶大漢?”

於禁冷哼:“劉備,你要殺就殺,何必辱我。我為魏王征戰一生,不可能再投他人。”

“我於禁雖敗,但也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若非關羽壞我名聲,我又豈會在這裡苟延殘喘。”

劉備斟酒一樽,遞向於禁:“這事,的確是雲長不厚道,今日我替雲長向於將軍賠罪。”

“飲了這樽酒,我會親自送將軍去樊城,讓將軍能夠返回許都,親自向曹操闡明心跡。”

於禁狐疑的打量劉備:“你要放我離去?就不怕我今後揮軍再來嗎?”

“此戰我雖然敗了,但真要論起來,非戰之罪。”

“你可知,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劉備聞言大笑:“昔日雲長在曹營,曹操亦是放雲長歸去,我的器量又豈會不如曹操?”

於禁警覺:“你想讓我學關羽立功而去?這不可能!我不會替你立功的!”

劉備搖頭:“於將軍誤會了。我不需要於將軍替我立功,隻需要於將軍替我給天子送一份奏表。”

於禁直言拒絕:“劉備,你覺得我可能替你送嗎?”

劉備語氣泰然:“於將軍,你在牢中不知外界事。”

“曹操為了調淮南的兵來抵擋雲長,暗中唆使孫權背盟,來偷襲江陵。”

“然而天不助曹,孫權在江陵損兵折將,隻能與我再續盟約,如今又趁淮南空虛,親引大軍去打淮南了。”

“孫權若是得了淮南,必然北取徐州,扼守江淮全境,成就西楚霸王之勢。”

“於將軍要為了一時意氣,而讓曹操丟了漢中和襄樊後,再丟淮南嗎?”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從特種兵開始的神級背包 影視劇中的王牌特工 你給我的不隻是仙途 進擊的大江湖 亮劍:我能複製一切 亮劍:我有殺敵積分兌換係統 假麵騎士:混在特攝當惡役 穿進男頻爽文反派師尊科學修仙 殿下,男人不能當老婆 大清話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