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斷隴之計,街亭八虎將集結(68求追_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三國:臥龍嗣子,我的嶽父是關公 > 第170章 斷隴之計,街亭八虎將集結(68求追

第170章 斷隴之計,街亭八虎將集結(68求追(1 / 2)

第170章斷隴之計,街亭八虎將集結68求追)

“亂世需要英才來平定,大漢需要良才來治理。”

“以伯約之才,隻要勤習文武事,今後必也能如子乾公一般,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夫人好鄭學,想必也聽過康成公對儒學的注解。”

“康成公認為,儒學的核心,是為了治理國家、安撫士民,身為儒者,需識時務、習六藝、以文治國、以武衛國。”

“倘若儒者隻敢苟安於後方,去當一個皓首窮經、尋章摘句的俗士,縱然能座談高論,對國家士民又有何用?”

“當今亂世,國家動蕩,士民百姓皆受戰禍之苦,令人悲戚。”

“倘若如伯約這等英才良士都不能為了漢室複興、國家安定而奮鬥。”

“還有誰會願意挺身而出?”

“我知道夫人擔心伯約的安危,怕伯約會亡於戰場讓伯約的妻兒也嘗儘喪夫喪父之苦,讓夫人年邁了還要為伯約哀傷。”

“夫人之心,我深有感觸。”

“在我年幼時,家父遭黃巾之禍,因病去世;曹操兵屠徐州時,家母又在逃往途中病逝,家兄也在途中走散。”

“叔父帶著我與弟弟姊姊前往揚州時,又遭到袁術恃強阻攔,逼我叔父去豫章,叔父也因此卷入兵禍而亡。”

諸葛亮長歎一聲,記憶在腦海中回溯。

“自那時起,我就立下誓言,定要以自身的才學輔佐仁義之主,來終結這個亂世。”

“我在南陽耕讀十餘年,一直未逢明主,直到遇到了陛下。”

“陛下跟我一樣,亦是幼年喪父。為求生計,陛下織過席,販過履,戎馬半生,隻求能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如今陛下將近六旬,雖然不墜淩雲壯誌,但終究年邁,漢室的複興,僅靠陛下是不行的。”

“陛下選中了我,才有我這個儒生統兵。我自知才學微薄,時常如履薄冰,生怕辜負了陛下的厚恩,也辜負了漢室的厚恩。”

“故而,我讓年近十七的長子隨我北伐。”

“當父母的,誰又真的能狠心讓幼子披甲上戰場呢,奈何身逢亂世,不能自主。”

“倘若有一日我故去,而天下戰禍依舊。”

“我的長子既不能繼承我的遺誌報國安民,又無法孤身對抗亂世兵賊保全家小,最後隻能被亂世的洪流吞沒,與家小同亡兵戈之中,豈不悲乎?”

諸葛亮言語真誠,既有對匡扶漢室壯誌的矢誌不渝,亦有對諸葛喬的期待和關懷以及對未來的擔憂。

薑夫人心中雖然有萬千言語,但此刻竟不能說出口。

在這一瞬間,薑夫人仿佛從諸葛亮身上看到了未來的薑維,那種經曆了戰禍的痛苦卻無法讓子嗣避免戰禍的無奈。

撲通一聲,薑維跪在薑夫人麵前:“阿母,阿父雖是因武勇而亡,但我以阿父為榮。”

“因為我知道,阿父是為了他的信義而亡,亦是為了保全冀縣,保護阿母和年幼的我。”

“我自幼勤習武事,就是想完成阿父臨終前的遺憾,讓戰禍能休止,讓世間能少一些如我一般幼年喪父的悲劇。”

“阿母,請允許孩兒參武事吧!”

“我不想當一個刀筆吏!”

見薑維跪求,薑維的少妻也跪在身邊:“君姑,夫君這幾年一直都是鬱鬱寡歡,若不能讓夫君遂心中壯誌,我心亦是不安。還請君姑成全!”

薑維的少子見父母皆跪在了薑夫人麵前,雖然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也跟著跪在一旁。

一旁的諸葛喬心中,亦受震撼。

不論是薑夫人還是薑維及其妻兒,站在誰的立場都沒有錯。

錯的隻是這個亂世。

“薑伯母。”

諸葛喬近前,單膝跪立行禮。

“若是以國家大義來說事,有大義綁架伯母的嫌疑。”

“然,少年負壯誌,奮烈自有時。”

“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名。”

“拯國家於危難,救萬民於水火,方為我等誌士仁人的襟懷。”

“伯約兄氣概,令我欽佩。”

“若伯母不嫌我粗鄙,我願與伯約兄結為兄弟,今後不論我與伯約兄誰亡於戰場,都會護對方妻兒一生。”

薑夫人心情複雜。

不論是懷有憂國憂民之心的諸葛亮,還是懷有壯誌的薑維,亦或者是氣概不凡的諸葛喬,都讓薑夫人心緒百轉。

薑夫人的腦海中,也不由想起了昔日那個策馬持鞭又能作賦論文的亡夫薑囧,同樣的意氣風發、胸懷壯誌!

看著以頭叩地的薑維,薑夫人長歎一聲:“罷了!你跟你阿父一樣,都是這般的固執,老身不攔你了。”

薑維驚喜抬頭,隨後再次叩首:“孩兒,拜謝阿母!”

在同意了薑維習武事後,薑夫人的心情也為之一鬆。

知子莫如母,薑維這些年鬱鬱寡歡,薑夫人又何嘗不知?

隻是薑夫人實在不想讓薑維去碰武事,生怕薑維有個意外,讓賢惠的兒媳將來飽受喪夫之苦,讓年幼的孫兒幼時就沒了父親。

薑夫人也深知,以薑維的性格,攔是攔不住的。

哪怕薑維對外宣稱不願為將,但這些年依舊在結交義士、蓄養死士孤兒,更是每日裡不怠的研習兵法武藝,盼望著薑夫人鬆口的那一天!

薑夫人將目光看向諸葛亮:“丞相,令郎方才說要與伯約結為兄弟,不知此事,是否當真?”

諸葛亮見薑夫人鬆了口,這心頭也是一鬆,微微撫髯笑道:“伯鬆要認義兄,我又豈會阻攔?伯鬆和伯約,皆是少年英傑,皆有麒麟之才。”

“若能義結兄弟,亦是漢室之幸!”

薑夫人笑道:“既然丞相同意了,那老身今日就與丞相一同作個見證。伯約,還不快上前行禮!”

雖然同意了讓薑維從武為將,但薑夫人這心思也是玲瓏。

諸葛喬是諸葛亮的長子,這薑維跟諸葛亮當了義兄弟,以後薑維在官場上也能有個照應,而不會再跟薑囧一樣文武兼備卻在仕途碰壁。

薑維本就跟諸葛喬惺惺相惜,兩人又都是當世少有的少年才俊。

對這結義的事,薑維自然是欣然認同的。

在諸葛亮和薑夫人的見證下,薑維與諸葛喬對天地盟誓,結為義兄弟。

薑維年長為兄,諸葛喬年幼為弟。

“丞相,伯約就托付給你了。”薑夫人看向薑維的眼神中,有慈愛,有不舍。

諸葛亮承諾道:“夫人放心,伯約既然與伯鬆結為了兄弟,我自然也會視伯約為子侄。”

暫彆了薑夫人,諸葛亮再引薑維與諸將相聚。

得知薑維跟諸葛喬結為了義兄弟,馬謖頓感擔憂:丞相該不會真的要讓薑維來都督隴右五郡吧,若不能在街亭立功,我就隻能在丞相身邊當個小小的參軍了。

馬謖暗暗發誓。

隻有立下奇功,才能讓眾將信服,才能如兄長馬良一般,真正受到劉備的器重!

正議間。

趙雲部將陳鳳返回:“丞相,趙將軍奉令前往攻取廣魏郡。雖然攻下了廣魏郡治所臨渭,但廣魏太守和臨渭的兵馬卻不知所蹤。”

“趙將軍心中犯疑,不敢留駐臨渭,引兵先去取臨渭北部的略陽縣了,特令我星夜返回請示丞相。”

諸葛亮蹙眉:“取地圖來!”

馬謖迅速將地圖鋪開,然後在臨渭和上邽兩城一指:“臨渭亦在渭水,位於上邽以東,恐怕是郭淮得知丞相出兵隴右,擔心隴右諸軍被各個擊破,將臨渭的駐兵都調去了上邽。”

諸葛亮眉頭緊鎖:“郭淮能當雍州刺史,謀略果然不同凡響。”

“他將臨渭的兵馬抽調到上邽,保全了廣魏郡的兵馬,等子龍離開臨渭,又能再引兵奪回臨渭。”

“這是在故意避戰藏兵,讓我摸不清他的意圖!”

倘若臨渭的兵不被調走,趙雲就能強攻臨渭,然後再借破臨渭擒廣魏太守的聲勢迫降廣魏郡的略陽、平襄和清水三縣。

廣魏郡就能儘在掌控。

而如今。

廣魏太守和廣魏郡的駐兵都避戰而走,就等於在諸葛亮的心腹之地埋了顆釘子。

諸葛亮若是要往北再取安定郡,就得擔心郭淮會不會奇襲後方。

到時候涼州兵和長安兵抵達,諸葛亮這支入隴右的兵馬,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失策了!”

“沒想到郭淮竟然會如此果斷。”

諸葛亮暗道失策。

然而這世事本就難以全盤預料,有得必有失。

郭淮出現在天水郡讓趙雲趁機速奪了冀縣;但也因此讓郭淮提前調走了臨渭的駐兵而讓趙雲撲了個空。

諸葛喬分析道:“我以為,郭淮調走臨渭的兵馬在上邽藏兵,此意重在牽製。目的是想拖延時間,等長安的援兵抵達隴右。”

“車騎將軍不僅要取南安郡和隴西郡,還得防備金城郡的郝昭魏平引兵救隴西郡,短時間內難以顧及東麵戰事。”

“要破此局,唯有將郭淮引出上邽!”

諸葛亮凝聲問道:“如何引出郭淮?”

諸葛喬將手指向街亭:“放棄搶奪安定郡,直接去搶街亭!郭淮若得知我軍去搶街亭,就絕對不敢一直待在上邽。”

“上邽到街亭有水路前往,中間有一小城,名為列柳城。可讓黃老將軍引兵駐守列柳城,阻斷郭淮北上街亭的去路。”

“郭淮若是離開上邽,立即讓埋伏在上邽外的馮習搶占上邽斷郭淮歸路,再通知略陽的趙將軍引兵再搶臨渭,優先擊破郭淮!”

“若敗郭淮,遠勝得一安定郡,且漢中到天水的糧道也不會再受到威脅。”

“擊敗郭淮後,丞相再令眾軍齊聚街亭,與長安來援的魏兵對峙!”


最新小说: 拳動八荒 娛樂:老小區改造,小醜爆改歌王 靈紋之主 穿成70小苦瓜,我靠直播養全家 重生之推手人生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隊魂 邪君一劍,起風雲,乘歸墟 穿書年代,炮灰原配攜崽隨軍去啦 遊戲融合現實,我能一劍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