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後她用廚藝攻略了四爺!
十三阿哥一走便是小半年光景,轉眼間,已經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年底。
這一年是個寒冬,京城裡一片天寒地凍,潑出去的水轉眼就會凍成了冰渣子。
更不用說雍親王府裡了,就連抄手遊廊上都掛上了熏籠,屋子裡的炕燒得暖熱暖熱的,暖盆更是一盤接著一盤。
寧櫻有時候都吩咐奴才們趕緊開窗透氣,生怕中毒了。
紫禁城裡,下過幾場雪之後,地麵就冰凍上了,遠遠的看過去——冰輝雪光之中倒映著紫禁城各處的宮殿,仿如天上宮闕。
太監們哆哆嗦嗦的抱著梯子在掛宮燈——天氣太冷,許多人手都凍僵了。
好不容易打出來的火絨擦幾下又沒了。
因為太後國喪,今年雖然過除夕,也隻是簡單走個儀式。
倒是正月裡,宮中集中在西苑,進行了一場皇家冰嬉。
說到這冰嬉——寧櫻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就以為紫禁城裡肯定每年都會舉辦冰嬉。
真正過了幾年之後,她才發現自己想多了——若不是遇上大雪冰凍的天氣,冰嬉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舉行的。
來滑冰的選手都是出自於八旗子弟,還要配發相應的裝備,每個旗都出到兩百人。
這樣一算的話,整場活動足足有一千六百多人參加。
因為參加的都是八旗子弟,怠慢不得,內務府也早早地就預備好了冰鞋、皮護膝、冰刀等等。
所謂的冰刀——就是木板下鑲鋼條或鋼片,綁在鞋下。
寧櫻直接理解成溜冰鞋了。
真到了去西苑太液池那一天——宗室們幾乎都去了。
弘曆和弘晝看著這場麵就蠢蠢欲動,幾乎也想下場去溜一圈冰。
但他們是皇孫,身份不同,自然不能下場。
等了好久,聽見眾人騷動,又有禮儀太監指揮跪拜,寧櫻起身轉過去才看見康熙過來了。
大概是為了呼應“冰嬉”的主題,他坐在冰床上,床上罩著黃緞蓋,如同車棚,床中鋪有蒙著貂皮的寶座,寶座下設有火盆,在眾人的山呼萬歲聲中,抬手示意眾人起身。
雖然離得遠,寧櫻還是一眼就看見了——康熙身邊坐著個兩三歲的胖娃娃,還圍著口水兜兜,又白又胖,萌的不得了。
她之前是曾經聽四阿哥提過的——說皇阿瑪的二十四阿哥,如今算是宮裡最小的孩子。
比之前的“二十二阿哥”,又一次刷新了“最小”的記錄。
這孩子的生母是穆氏,聽說也隻是個貴人——是皇上當年南巡江南的時候,當地官員獻上來的美人,據說善歌舞。
可惜皇上回了京城,就把這美人給忘在了腦後。
這一忘就是好久,沒曾想前幾年看了場舞,就把人給想起來了,於是穆貴人,這才有了二十四阿哥。
德妃坐在旁邊,倒是困的不行——以她如今的地位,後宮籌備這些事兒,她也是要參與其中的。
雖說今年過年,宮裡是不準備大辦了——但若是按照以往一樣大操大辦,反而不容易那麼累。
反正一件件事都讓內務府按著慣例,走流程就好了。
就是因為有了改變,才特彆累人,一件件事兒都要人來定奪、來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