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後她用廚藝攻略了四爺!
人一多,不可控的風險也就相應著多了起來。
內務府檢查起來分外仔細,不但用的是京城中有名的老戲班,更是將梨園中人的個個身份調查了個清清楚楚。
確保沒有問題了才把名單呈上給皇貴妃。
能入梨園的紅角兒,大部分的命運都堪稱坎坷——早年間,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要被環境逼迫著成長。見人陪笑,苦苦掙紮周轉於周圍複雜的環境之中。
為了吃上一碗飽飯,苦練勤磨,渾身被師傅打的沒一塊好皮,好不容易才成了人才。
和梨園人一對比,教坊樂工樂伎的身份就好的多了。
自雍正登基以來,前朝的教坊司已經改名成了和聲署,內裡挑選的都是樂戶籍、精工音樂之人。
因為皇上不喜歡人員太過冗雜的班子,所以自從和聲署建立,內裡的樂工樂伎們,人數已經去掉了一大半——有一些學藝不精之人,難免這時候就會被淘汰,準備卷鋪蓋回家。
被淘汰的人都由內務府專人過來檢查,據說當時就檢查出了好些個關係戶——放在人群裡聽不出來,等到拎出來一個一個獨奏考察的時候,才發現演奏水平平庸得很。
這種水平若是在外麵,混一碗飯吃倒是很容易,但是若想在宮廷樂坊中留下,就不大說得過去了。
這事兒傳到萬歲那裡,胤禛聽著不像話,還訓斥了幾句,但畢竟和聲署和朝堂正事相比較起來是小事。
他也就是訓斥幾句,並沒有多加搭理。
因為萬壽節將近,加上剛處理了隆科多,胤禛心情頗好,於是出乎意外的就吩咐了說——讓這些人等過了萬壽節之後再卷鋪蓋。
正好,宮裡萬壽節要唱戲台子——戲台子也有好幾處。
皇上和後妃們看的是一處,宗室們看的則是另外幾處。
索性讓這些人統統伴奏去,拿了最後一筆賞銀,也算是恩賜了。
寧櫻還記得當時,聽內務府的人對著自己報告這事兒的時候,她心裡還嘀咕了幾句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南郭先生的故事嗎?
戰國時期,齊宣王愛聽吹竽,常用三百樂師合奏,雅樂無雙。
有位大膽的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於是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技藝無雙。
齊宣王愛惜音樂人才,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三百人的吹竽隊中。
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並不出聲,隻是搖頭晃腦,做出一副忘情投入的模樣。
如此居然也蒙混過關了好幾年。
但是很快,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此人愛聽獨奏,要求三百樂師輪流一人一人為他獨奏。
南郭先生一聽新君此言,嚇得連夜收拾行李,屁滾尿流地就逃走了。
寧櫻輕輕地搖了搖頭——萬壽節眼看著就在眼前,連皇上都網開一麵,不與這些人多加為難,她又何必多事?
“就這麼辦吧。”寧櫻合上了手中的冊本,對著跪在麵前的內務府的人就吩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