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晝坐在窗下,手裡捧著一本書,讀了半天,正是覺得有些乏了,轉頭就看旁邊的小太監衝著他直眨眼。
弘晝心領神會的就挑了一下眉。
底下人是奉他的命令,偷偷地把幾本戲本子和樂譜給拿過來了。
這些就比那聖賢書好看多了——至少看著不累人,弘晝一下子就來了精神,翻起一本樂譜,又讓人將自己的簫捧了過來。
他用鎮紙壓著樂譜的某一頁,對著譜子出省的盯了一會兒,摸索著吹了起來。
才剛剛吹了三四遍,正覺得對這曲子漸漸有些上手熟悉的時候,外麵奴才就匆匆的進來了,說是皇貴妃差人送東西給四阿哥。
弘晝打開,才看見是一張開府的堪輿圖——上麵畫的可仔細了,樓台亭閣,甚至連桃園小院都細細標注了出來,栩栩如生。
這個好!
能開府,意味著就是大人了,從此要有自己獨立的一片可掌控的天地。
弘晝一下子就來了精神,也不吹簫了,匆匆的將樂譜往旁邊小太監的手中一塞,捧著堪輿圖,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來人也不顧了。
他一邊看,一邊抬頭就對著身邊的奴才吩咐道“研墨!”
提筆蘸了墨汁,弘晝在紙上開始圈圈點點起來,尤其是府衙中的一處戲台子,還被他特地重點勾畫了一遍,邊上備注著的小字就寫著這戲台要有兩層。
至於書房、起居、庫房那裡,他隻是匆匆一眼看過去,就略過了。
來人下巴都要掉了。
等到捧著四阿哥親筆勾畫過的堪輿圖回到接秀山房,送到皇貴妃麵前,寧櫻看著也愣住了。
這孩子是要在府裡天天唱戲啊?
哪有阿哥們正經的府衙,後園子裡什麼都不設,唯獨開辟這麼大一塊地方,專門用來放戲台子?
而且看著這比例,再粗略算一下——這也不隻是放戲台子的規格了。
就是在這兒專門培養一批梨園弟子,都綽綽有餘。
這是……?
……
第二天,正好是弘晝過來給額娘請安的日子,寧櫻讓人把堪輿圖捧出來,指著那戲園子就問他“額娘從前倒是沒看出來。”
弘晝笑著就道“兒子也是近來,跟著宮裡的大戲台子聽了不少戲,覺得有些意思,這才略微放了點心思。”
他頓了頓,望著寧櫻就道“額娘忘了?便是皇阿瑪,也是最喜歡看戲的。”
他這話倒是沒說錯——胤禛早在還是皇子的時候,其實並不排斥看戲。
這是因為受康熙的影響。
康熙一朝,宮廷演劇無論是規模、頻度,水準都是一流的,康熙帝更是受了不少好戲的渲染,對戲曲情有獨鐘。
但是有些皇子皇孫們晉封貝勒、親王之後仍然沉溺於此——這一點就讓康熙有些不滿。
也正是因為看出了皇阿瑪的不滿,胤禛刻意收斂了自己對戲曲的興趣,直到登基之後,才真正放開。
弘晝接著道“兒子不過是看著皇阿瑪喜歡,想著若是現在騰出一塊好地方來,將來也好排戲娛親。”
他頓了頓,神色中現出無奈,低聲道“額娘若是覺得兒子此舉不妥,兒子回去收斂著一些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