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原地,來回走動走動,算是活動了一下筋骨。
寧櫻低頭,無意間就看看著奏折上的字,擺在她麵前的一張講的是要設鹹安宮官學,令包衣子弟肄業於此。
下麵一張隻露出了一半的內容說的是定下皇後千秋節的事。
繼後冊立之後,每逢皇後千秋節,王公百官鹹蟒袍補服,向皇後行禮。
這是為了她。
寧櫻眨了眨眼,還是沒忍住,微笑了起來。
胤禛的字向來飄逸瀟灑,卻又透著一股莊重風骨,偏偏看到這份折子,隻覺得滿篇都透著一股恩愛之意。
連字句都寫的溫柔極了。
……
第二日,蘇培盛便帶著內務府的人,專程來請準皇後娘娘去養心殿隨安室看地方了。
畢竟封後大典一結束,也就要準備搬家了。
寧櫻來過養心殿很多次,對這裡的一切再熟悉不過,這裡分為前殿、後殿。前殿進深各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接抱廈六間,明間設寶座,上懸胤禛親筆書寫的“中正仁和”匾。
東暖閣和西暖閣相對,中間有無倦齋作為書房,還有觀覽古籍字畫、吟詩寫字的地兒,和專門禮佛、早晚瞻拜的佛堂。
另外還有一處專為帝後服務的小禦膳房——和外麵的大禦膳房不一樣,這裡隻做一些時令小鮮供皇帝享用,不會弄得滿院子油煙。
後殿就是帝後的寢宮了。
寧櫻步入隨安堂,就看其中其實已經收拾的很有些模樣了,窗明幾淨,古雅中透著皇後寢局的奢華,裝飾的風格都是她喜歡的。
不用問也知道,這必然又是胤禛提前對內務府交代過了。
蘇培盛在前麵,恭恭敬敬地引著準皇後在隨安堂中四處走看。
寧櫻很喜歡“隨安堂”這名字——隨遇而安,卻不隨波逐流。
隻有走完了歲月中,所有無聲的驚濤駭浪,達到終點的平靜,才是真正的平靜。
在隨安堂窗下的椅子上坐下來,寧櫻微微回頭,冬天的陽光正透過窗格子,打在她的側臉上。
……
四月好時節,人間滿芳菲。
為了今年的封後大典,萬歲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剛剛開春就迫不及待的搬到了圓明園。
而是足足等到了眼下。
畢竟冊封皇後的儀式是一定要在紫禁城中舉行的。
因為皇後是皇貴妃抬成,本來就居住在宮中,所以到了這一天,皇後的冊寶都在太和殿內,由大學士奉節由殿中門出授正使,副使隨從。
禮官奉冊寶於彩亭內,至景運門,授節於內監。
內監再執節,內鑾儀校抬彩亭至皇貴妃的翊坤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