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在圓明園裡,聽到這個消息還是下朝回來,剛剛陪皇後用完膳。
寧櫻雖然在寢殿後麵,也聽見了外麵報喪的動靜。
畢竟十四爺和當今萬歲的微妙關係,眾人都知道——所以儘管那頭傳來了噩耗,這頭也沒敢太驚動帝後。
硬是等帝後用完了膳,報喪的人才被放了進去。
胤禛聽完之後,也隻是揮了揮手示意人下去。
他微微轉過臉,半邊臉龐掩在日光之下,寧櫻在旁邊並看不清他的神情。
也不必看清。
“都出去。”寧櫻轉頭低聲吩咐了周圍侍膳的奴才,隨後自己也輕手輕腳退了出去。
隻將一片安靜的空間留給了胤禛。
胤禛一個人在暖閣裡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出來就下了一道旨意恢複了十四弟的王爵。
還晉升為了恂郡王。
恂郡王的園寢選在了清東陵的陪葬墓——黃花山的西邊。
這裡一共有六座一字排開的王爺園寢,恂郡王的在孤零零最西邊。
離東陵最遠。
這裡的山坡坐北朝南,背靠高大雄峻的黃花山。
前麵則是碧波蕩漾的尖子河——山高水清,林木茂密,四下安靜之時,隻能聽見河水脈脈流動的聲音。
在陵寢製度中,皇帝的墳墓稱為“陵”,而王公大臣的墳墓則稱為“寢”,大清的慣例——郡王的園寢,應當選用綠色的琉璃瓦。
而允禵的園寢之中,用的全部都是布瓦。
郡王園寢地麵本應用青白石,而允禵此處——用的全部都是豆渣石。
僅憑這兩點——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寧櫻再也沒有在胤禛麵前提過允禵側福晉與小兒子、小女兒們的事情。
一字都沒提。
此時不提,便是對他們最後的一點庇護了。
……
八月裡,直隸又鬨了旱災。
端親王馬不停蹄,剛剛從直隸回來,又去了苗疆事務處。
寧櫻看著擔心——弘暉這樣子,簡直和他工作狂的父親如出一轍。
真不愧是親父子。
她趁著弘暉進宮來稟告完事情,胤禛放他來給額娘請安的時候,寧櫻對他叮囑道“上進不是壞事兒。但是再貴的命,再好的運,也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來承載。”
弘暉看上去是很認真的聽進去了,但是神色之間卻有些無奈——道理誰都懂,但是正忙得起來的時候,哪裡還顧得上那麼多呢?
隻恨不得一個人劈成兩半去做事。
端親王忙得團團轉,和親王弘晝也沒閒著。
自從皇阿瑪親口下了旨意,讓他跟著哥哥一起去苗疆事務處曆練之後,他也開始漸漸的摸到了政務的邊。
當然,那幾位老臣對著他的時候,就不像對著弘暉心服口服了。
大部分時候並不太買他弘晝的帳。
但是弘晝還是高興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再看看弘曆呢……
無論如何,能擔一些差事,總是比擔不到的好。
滿朝上下文武看著,都知道依著這樣的勢頭下去——和親王弘晝將來雖然肯定不可能是太子,但若是自個兒努力掙掙前程,也能成為一位說得上話的王爺。
畢竟這一朝皇子少,更何況還都是一起養大的親兄弟。
之間再怎麼競爭,也不可能重現前朝那種慘烈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