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
皖南山區一到晚上就陷入黑幕之中,偶爾有點點亮光透出,不用說就是軍工廠所在地。
八零一一廠區通了電,晚上電燈亮起,在山中就是夜空之中的光標。惹得附近還在用煤油燈和點蠟燭的村民們羨慕不已,私下都說這幫滬江佬過得真是神仙生活,白天有肉吃,晚上有電用。
每天晚上九點鐘,周逸看著自家電燈連續突閃突暗三次,就知道是廠裡控製室在通知大家,還有3分鐘生活區就要斷電休息了。不用父母提醒,他會乖乖爬到自己的隔間小床上麵準備睡覺。
工廠肯定需要用到電力,不然機器動不了,像八零一一廠的恒溫車間沒有了空調運轉,那麼生產就無法進行。
在皖南小三線第一批建設工程之中,除了開山修路之外,就是興建發電廠了。為了給81個企事業單位輸送電力,滬江市在皖南山區包建了了3個電廠,使用燃煤發電。
華陽縣境內就坐落著320電廠,設計擁有2台25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但至今為止隻有1台發電機組發電聯網,而另一台還在施工建設之中。
為何要晚上9點鐘生活區斷電呢?
就是因為電力供應依舊不足,估計第2台發電機組投入使用後,可以緩解電力不足的問題。
而生產區則優先保證電力供應,屬於24小時不間斷的範圍。
人不是機器,除了上班工作之外,還需要休閒娛樂活動調節身心健康。
連像八零一一廠的職工,下了班後常會感覺無聊,畢竟在滬江大城市見過花花世界,山區跟其一對比就是文化沙漠。
因此,廠裡需要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來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
遍布全廠的大喇叭廣播算是主要娛樂方式之一,除了播報新聞、職工來信還有戲曲音樂。
至於另一個廣受職工們歡迎的娛樂方式,就是放電影。
電影不光受職工歡迎,也是附近十裡八鄉村民們的盛大節日。
1971年,滬江市在小三線基地配備了一個4人編製的電影放映組,在81個企事業單位之中輪流放映,當時引發了巨大轟動。可算下來每個廠一年隻能分配到2場電影,實在是不能滿足職工們的娛樂需求。
群眾呼聲強烈,後方基地決定以5大公司為單位,培訓兼職電影放映員,組建5支放映隊,每周定期到旗下各基層工廠輪流放映電影。而電影來源,則由基地統一從滬江市調配過來。也就是說,滬江大城市上映的影片,大約一個月後就能出現在皖南山區軍工廠的大屏幕上。
不過近些年國內電影廠因外部乾擾未能開拍新電影,所以膠片拷貝都是老電影,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
這幾部電影,說句不好聽的話,職工們都看過好幾遍了。
但就算電影台詞都熟絡到可以背下來,大家依舊非常期待並喜歡看。
連小三線職工都如此,那麼附近十裡八鄉的村民們更是渴求,甚至熱情更加高漲。
農村晚上沒有電,自然也就沒有娛樂生活,於是前來軍工廠看電影,就成為大家的盛大節日。
剛開始兩次放電影,八零一一廠都是在大食堂內放映,後來為了搞好地方關係將場地移到了操場之上變成了露天電影。
工廠打開大門迎接村民的到來,但生產區的門禁依舊緊閉不允許他們進入並有警衛把守。
當晚,黑壓壓的人群直接朝八零一一廠湧過來,附近的村民們拖家帶口都為了一飽眼福看看電影這個新鮮玩意。
操場上擠滿了人,就連圍牆、大樹上都坐滿了群眾,甚至在大屏幕對麵的山頭上都站滿了村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隻要能看到屏幕的地方,就有前來趕場村民的身影。特彆神奇的是,就算是看不到大屏幕,可以聽到聲音能參與到趕場露天電影的事件中來,就足以讓他們滿足並津津樂道一個月。
最遠的觀眾趕了6公裡的山路過來,散場看完電影後又打著手電筒摸黑翻山越嶺走6公裡路回家,光是單程就需要2個小時。
工廠四周山巒起伏,黑黝黝的夜空之中繁星點點,微風吹過耳邊傳來溪水以及蟲鳴聲,小三線職工和附近村民們混雜在一起,共同觀看露天電影,構成了山區之中的和諧畫卷。
當下,彼此間一樣的精神文化追求,將城裡人和農村人,文化人和文盲的間隔淡化,大家都是共同熱愛電影的普通觀眾。看著電影所展現的情節,大家情不自禁為主人公的命運,共同哈哈大笑又同時潸然淚下,展現了軍民魚水情。
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到軍工廠看電影已經成為附近村民們固定的娛樂盛典,大家都將其視為生活之中的頭等大事來抓。
因此,當八零一一廠為了緩解職工意外死亡事件帶來的緊張情緒,提前三天預告要在周六晚上放映電影,村民們很快通過口口相傳得知了消息,不少人興奮地連續兩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周六上午,放映隊的人剛將兩根杆子豎起,拉開白幕布,做著前期準備工作。
周逸就從家裡搬著板凳來到操場,早早地占好五個正中最佳觀賞位置。除了自己一家三口之外,他還替小乾爹葉啟南預留了兩個位置。這也是八零一一廠職工和家屬的特權,好位置都由他們把持,畢竟近水樓台先得月。
每次葉啟南到八零一一廠來,都會給周逸帶點零食,因此兩人關係非常不錯。
當父親周建國囑咐要替小乾爹占座後,周逸當然立馬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