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
一朝揚名天下知。
永川24所徹底出名了,能在數千全國同行前露臉並得到中央部委領導當麵表揚,這是一種無人能及的榮譽。
到底永川24所是何方來頭呢?
會場底下在座的所有人心裡都想知道這個問題。
“1968年,為配合三線建設,國家在首都地區附近抽調了一批老中青搭配的骨乾,遠赴西部渝州市,專門組建起來我國唯一的綜合型集成電路研究所。
追蹤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現實與長遠的需要,就是永川24所成立之目的。
自1970年正式開所之日起,僅用2年時間,24所就研製出120位os移位寄存器,成功實現了我國第一塊大型集成電路零的突破。
……”
像是明白聽眾們想知道什麼,發言的領導將永川24所的來曆簡要介紹了一遍。
移位寄存器可以存儲數據代碼,還能實現數據運算和處理,是數字係統和電子計算機中的一個重要元器件。
“200多位研究員,全部都是大學學曆,能接觸到國際最新的半導體技術知識;擁有全國最好的淨化無塵半導體生產車間……”
周建國邊聽邊記,筆記本上很快寫滿了會議要點。
明白了永川24所的真正實力和科研地位,光是唯一的綜合型集成電路研究所,就足以讓周建國明白自己輸得不冤。
有如此充足的底蘊條件,做不出來大型集成電路樣品才是不正常。
甚至周建國覺得永川24所對自己的吸引力很強,他也想進入這樣的好單位工作。
但如此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他明白自己的根早就跟八零一一廠綁定在一起了。
將廠裡產品升級,提高到中等規模集成電路水平才是周建國的首要目標。
“總之,跟國外半導體技術相比,我們國家是三分成績七分不足。據專家組判斷,總體上國內跟國際一流水平相差在6—8年時間。
我相信,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曆經2個5年計劃的追趕,到80年代中期我們就將跟國際發達國家齊頭並進。”
真正到國外走了一圈,尤其是參觀了美、日知名半導體企業生產線後,主管中國電子工業的領導們認識到了差距。
他們希望能用2個5年計劃的時間,到1985年追趕上國際主流半導體水準。
原本準備的稿件當中,還有2年內從日方引進3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落地並將其推廣到全國的內容,但曆經蝸牛事件後國內反對從國外引進電子產業技術的聲音太盛,不得已之下主辦方緊急刪掉了這段話。
在原定的計劃之中,利用1個5年計劃消化國外引入的先進技術,再用1個5年計劃在前述基礎上打造中國自主的半導體技術,從而實現追趕國外的目標。
若不是八零一一廠一行人偶遇到來自首都的消息靈通人士,怕不會知道中國電子工業好不容易大踏步走出國門,卻又因意外而不得不掉頭在原地打轉。
千人大會開完,所有與會人員帶著意猶未儘的情緒,開始投入下一階段的擺攤推介訂貨會。也可以稱之為中國電子工業的集貿市場,大家互通有無,相互交流。
八零一一廠的攤位前,周建國將預先準備好的產品說明,小心粘貼桌子前,並擺上了此次拿來的樣品軍用數字指揮儀和大功率光學測距機。
“這次出來是真見世麵了!
原本覺得我們廠還可以,但一跟國內其他同行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有些上不了台麵。”
趁空閒時間到周圍攤位溜達了一圈後,財務科科長陳少民不由感歎道。
“老陳,你剛才看到啥好東西了,趕緊分享一下。”
由於展品不多,所以攤位櫃台就留了周建國在擺設,廠裡其他人都跑去參觀,提前踩點看看彆人家有什麼好東西。
“嘿,還真挺多好家夥。光是黑白電視機就好幾家,收音機廠家也不少,甚至還有一家大搖大擺展出了彩色電視機。
咱們跟他們相比,就是大老粗。
你看看我們這一塊區域,都是軍工產品,連自家人都不願意來參觀,冷冷清清。”
在展銷會上,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民用產品,像收音機、電視機都是廣受老百姓歡迎的產品,憑票購買處於供不應求姿態。
“咦,竟然還有一台彩色電視機?”
周建國心想國家不是準備進口彩電生產線嘛,國內竟然已經有廠家做了出來。
“果然不愧是搞技術的人,小周,你的關注點很準確。當時現場就有人詢問具體參數,才發現原來這台彩電的核心顯像管是進口而來,廠家隻是負責組裝起來。
你說要是咱們廠能組織人力研發出國產的彩色顯像管技術,會不會也輪到我們能在全國同行前得到表揚呢?”
陳少民一拍腦袋,說出了自己的美好願望。
“若是我們廠能搞出彩色顯像管,那你肯定要記首功。可惜啊,隔行如隔山,我們連黑白顯像管都搞不定,隻能跟這些大老粗作伴咯。”
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