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
此話一出,場下頓時一片靜寂,接著所有職工都紛紛交頭接耳,互相打聽起來。
“什麼摩,什麼爾,摩爾到底是誰?”
周建國並不著急,特意留出一兩分鐘時間讓“摩爾”兩個詞在會場之中發酵。
為何他敢以辭職為名跟全廠職工對賭,就因為他胸有成竹。
在圖書室周建國翻閱了所有的報刊,尤其是近3年以來的《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在上麵沒有發現任何跟“摩爾定律”有關的報道,就算是半導體行業新聞都屈指可數不超過一巴掌數量。從側麵證明了,在皖南山區的人群無法接觸到國際上最新的半導體知識。想想也是,如果真的有所報道,那麼廠裡大喇叭早就廣而告之,自己也不會沒有印象。
其次,在滬江開會當台上領導提及“摩爾定律”時,周建國記得很清楚以下畫麵。同行之人中,財務科科長陳少民兩眼走神在空想,一車間主任儲平因宿醉在打盹,隻有自己和鄭雲德在本子上認真做筆記,至於開車的司機小曹則沒有進入會場。
綜上所述,周建國斷定八零一一廠其他人無法知曉“摩爾定律”的存在,就算有他們也不會出來砸自己的場子!
待火候差不多了,他繼續開口道。
“實際上,4天時間之前,我跟大家一樣,也不知道摩爾定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在我真正了解它的含義之後,就感到深深的震撼和驚喜,因為其很大概率指導了未來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方向。
我希望大家拿出筆和紙將其記錄下來。”
說到最後一句,周建國特意放慢並加重了語氣。
“摩爾定律是由美國一位叫摩爾的科學家提出,他認為晶體管和電阻器的數量每年會翻番,原因是工程師可以不斷縮小晶體管的體積。這就意味著,半導體的性能與容量將以指數級增長,並且這種增長趨勢將繼續延續下去。導致經過每3年時間,集成電路的性能就將增加一倍!”
眼看一頭霧水的職工們雖然用筆記下發言,但他們大多無法一時弄明白。對此,周建國還準備了另外的道具來通俗解讀。
“為了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我特意將我們廠曾經使用過的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按照年份排列展示。
這一顆晶體管是1968年廠裡試生產時使用的型號,直徑大概在25厘米;而接下來這一顆晶體管大家都很熟悉,是我們現在生產線上常見的型號,直徑在1厘米,是1971年底開始供貨;最後在我手中的,是剛從滬江市訂貨會拿回來的樣品,今年最新款直徑隻有06厘米。
從25,到1,再到06,基本每隔3年時間晶體管大小就縮小一半,跟摩爾定律非常符合。
另外,我還從倉庫找來了我們廠曆年來生產的集成電路成品,相信大家都能一眼看出來是八零一一廠的產品,它們在體積上的演化趨勢都是在不斷縮減,但性能卻越發增強。
若是還不理解,那麼就以許多人家裡都有的收音機為例,買得越早的人家收音機越大,而近兩年購買的新機子體積明顯變小,變化根源就在於電路板越來越小。
實際上,摩爾定律的表現就在我們身邊,但包括我在內的大家都缺少發現它的眼睛。”
經過周建國的一番舉例說明,底下大多數人終於明白了所謂的摩爾定律到底是什麼。
“哦,原來是這樣一回事!”
“是啊,我怎麼沒想到,說穿了這個定律也很簡單嘛。”
“要是我注意觀察,指不定摩爾定律就改名叫做xx定律了。”
……
看著周建國在台上侃侃而談,廠長鄭雲德鬆了一口氣,剛才對方以敢於當眾辭職為籌碼,愣是讓他也嚇了一大跳。
年輕人做事就是愛衝動,要是真有其他職工回答出了問題,屆時不單周建國難堪就算是自己也就下不了台。
幸好意外情況沒有發生,反倒被周建國這樣一折騰,受教之後效果還不錯,大家心裡開始對他服氣起來。
以前在車間時隻能說是小打小鬨,這次當著全廠職工的麵一鳴驚人,周建國算是真正在廠裡站穩了腳跟。
鄭雲德為自己沒看錯人而欣喜,人總是要逼一逼才能發揮出潛能,從表現看周建國比想象之中還要進步明顯。
“在此次展覽會上,還公布了國內一項最新的科研成果。
就是由永川24所成功研發出大規模集成電路——120位os移位寄存器,表明我們國家的半導體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我們八零一一廠生產線上的集成電路隻有32個晶體管元器件,而120位os移位寄存器身上晶體管數量超過1000個,足足是我們的30倍。
若是我們不思進取,隻滿足當前成績,結合摩爾定律推斷,那麼不出2年時間,我們可能就被會時代淘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建國的發言讓底下聽眾剛放鬆的心情又開始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