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招生計劃,大中專院校的錄取人數在25萬人左右,錄取率低於5,也就是一百個人之中錄取不到5個,競爭極為激烈。
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就是明年高考放在7月夏天舉行,這次考不上的話,大家複習半年後馬上又迎來一波卷土重來機會。
屆時1978年將成為許多考生難以忘記的年份,春季迎來77屆的大學新生入校,秋季又要接收78屆的新生報到。
八零一一廠所屬的“遠誌中學”被征調為高考考點,所以這些天廠裡宿舍擠滿了前來投親靠友入住的準考生。
到1977年,國內外形勢大為改觀,因此軍工廠的管理放鬆了許多。
除了進入廠區大門需要登記,並且不允許進入生產區,訪客可以隨意在廠區內走動。
周逸從未見過那麼多拿著書在路邊苦讀的人,他們在食堂匆匆用餐後就找地方翻開書本複習,畢竟多壓中一道題可能就領先上千人的身位。
原因在於高考是選拔式考試,你隻要擠入前5的行列之中即可。
“書有什麼好看,我家裡一大堆,看都看不懂,真不明白大人的想法。”
周逸一邊搖頭,一邊對跟在自己身後的曾其立說。
“我媽說讀書才能有飯吃。”
同樣疑惑的曾其立,隻好拿出家裡大人教導的話來應付。
“笨蛋,現在你不讀書還不是一樣有飯吃,這些話都是大人用來騙小孩子的。
我就算是餓死,將來沒飯吃,也不會像他們這些呆子一樣傻傻地在路邊看書!”
班主任鄭翠翠這些天沒來,換了一個老師代班,這讓周逸感覺身上沒有束縛,說話也恢複了往日的霸氣。
考試期間,俞美詩語文自覺地考得還可以,畢竟她在小學擔當的就是語文老師。
但伴隨數學、政治、曆史和地理四個科目的來臨,她感到了自己知識的貧乏,許多地方連編都編不出來。
畢竟她是65屆高三畢業,至今已經12年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點,資曆可是比老三屆還要高。
再加上複習期間,丈夫周建國外出學習,她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孩子,實在精力有限忙不過來。尤其想讓周逸幫忙照看妹妹,誰想到他口中答應得好,一轉眼就不見了人影跑去跟其他同齡人玩,隻留下年幼的妹妹孤零零呆在家裡。
反觀鄭翠翠考得十分輕鬆,她原來基礎就打得牢,而且還一直保持複習,跟其他人相比,足足多出至少2年時間。
而且由於臨時決定恢複高考,為了照顧廣大考生們久疏考試陣仗,所以出題難度相對降低了許多。
若不是為了不出差錯,鄭翠翠肯定是考場第一個交卷的考生。
考完一估分,鄭翠翠就覺得自己肯定能上大學,估分在390分以上,就是能不能上複旦不敢肯定。
反倒是俞美詩心裡忐忑不安,她估分僅在220分出頭,看來情況不容樂觀。
此次高考,還誕生了姑嫂同考的佳話。
俞美詩這個大嫂,和剛高三畢業不久的周建國小妹,一同步入考點同場競技。
半個月後,高考放榜的日子到來,考生們的分數紛紛出爐。
鄭翠翠果然不愧是八零一一廠家長口中“彆人家的孩子”,她考取了402分的好成績,在皖南山區萬餘名考生之中名列文科第3名,非常順利被複旦大學新聞係錄取。
得知好消息的鄭雲德當晚破例喝醉,牢牢拉著女兒的手說感謝她為家裡爭光了,父女之間長久的隔閡終於一朝清零。
至於兒子鄭如龍也參加了高考,他實際文憑是技校,但以工人名義報名,也沒敢報考本科,隻選擇了大專院校專業。
分數隻有169分,成為諸多陪太子讀書大軍之中的一員。
而俞美詩隻考了231分,沒有達到270分的大專錄取分數線,但達到了210分的中專分數線。
中專就不考慮去讀了,畢竟自己在八零一一廠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俞美詩想著再複習半年拚一把明年的高考。
她跟錄取線相差了40分的差距,經周建國的分析,若是用6個月時間認真複習的話,有很大幾率可以上線就讀。
反倒是她的小姑子,周家小妹超常發揮,以320分上了本科分數線,進入滬江化工學院就讀。
之前她隻是高三畢業等待工人身份分配工作,現在考上了大學就轉身成為了乾部,將來國家會分配更好的工作待遇。
一場高考,考生們憑實力各有際遇,原本一樣人生也從此在十字路口分道而行,迎來了天差地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