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
時間來到1982年,此時距離中國正式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口號已經過去4年時間。
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讓整個國家顯得生機勃勃,充滿了朝氣。
孔雀東南飛,人才往南流!
第一個經濟特區深鵬市的建立,放開民營經濟的束縛,提倡外資經濟的發展,吹響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號角。
時代的巨變在不經意間,來到億萬中國人的身邊。
不管你是迷惘、興奮還是無所謂,都被不由自主卷入時代浪潮之中,成為無數濺起浪花之中的一員。
周逸也算是其中微不起眼的小浪花,隻不過他的舞台已經來到初中。
在父親周建國的親身教導下,三年級時,他已經學完了小學的全部的課程,並且開始自學初中課程。去年剛上初一的時候,同學們還在為平方根和立方根而煩惱時,周逸已經接觸到微積分的領域。
當然,按照父親周建國廣而不深的教導原則,他的知識麵涉及到微積分,但沒有很深入進行研究。
“學號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從自己興趣出發,周逸發現自己對動手能力要求高的理科比較感興趣,但他對曆史同樣抱著好奇心。
“爸爸,為什麼一定要文理分科呢?像我向往理科,但也喜歡文科,就不能兩者綜合在一起嗎?”
12歲多的周逸,身高已經長到了165米,身形俊瘦,不至於弱不禁風但也不能說健壯。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吃下去的飯都用來長個子,就是不長肉。
儘管八零一一廠食堂供應菜肴算是豐富,但依舊無法有效滿足人們多樣的飲食需求,大背景是整個中國人民依舊處於溫飽線徘徊狀態。
用科學的話語來說,就是營養不良,缺乏必要的牛奶、肉類補充。
自大病一場在病床上對生死進行了思考後,康複過來的周逸表現出明顯高於同齡人的早熟。
得知高中要文理分科,他手裡拿著高中課本很不理解。
“這個問題其實我當年也思考過。
我們的教育體製參考了蘇聯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分科教育來快速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要知道我們跟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屬於經濟貧困地區,不得不埋頭苦乾拚命追趕。
我們起步慢了,隻能通過快速培養的捷徑來拉近距離,這是在特定時代背景影響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不用學習多門功課,能專注在某個領域。
從文理分科的多年實踐來看,還是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給國家了諸多人才。”
周逸個頭已經快長得跟自己一樣,周建國逐漸將其當成平等主體來對待,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跟兒子交朋友。
士彆三日當刮目相待,儘管每天看著周逸成長,但周建國卻覺得兒子總能問出許多超越年齡的疑惑。
“任何一個係統和機製,隻要還能正常運作,就表明它其實是有效的。在你沒有能力去改變之前,請儘量去適應並理解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周建國將這句話徹底貫徹執行。
“好吧,到時我應該還是選擇理科吧。
不過我在圖書室看到雜誌說國外中學和大學都不分科,他們隻會讓你挑選專業。”
興趣指引著周逸大量他為了解國外的教育情況硬是將工廠圖書室相關報刊翻了底朝天。
“我們家可沒有海外關係,不然可以送你到國外讀書。不過,你將來成績優秀的話,還是有機會公費留學。”
中國有人、有資源,但缺乏資金和技術!
要想發展經濟,這四者缺一不可。
雖然中國喊出了改革和開放的口號,但國外資本和技術都不敢進來,因為他們並不了解這個看上去異常神秘的東方大國。
因此,要想從國外引進資金和技術,隻能依靠熟人。
廣大華人華僑同胞,對中國情況熟悉,並且還有家國鄉土情懷,正是第一批掘金者最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