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工作地點在皖南山區,但至少距離滬江近啊,而且還是屬於滬江市政府管轄的單位,對求而不得返城的人來說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眼見兄弟廠用此招解決了大難題,八零一一廠當然也跑去取經照葫蘆畫瓢,同樣吸引了許多有著滬單身女青年主動報名牽線搭橋成功,解決了不少單身漢的老大難問題。
眼前要求分房的小夫妻,女方原本就是東北農墾局的職工,當初她就是從滬江支援內地建設而去。後來在報紙上看到小三線征婚,大膽寫信過來聯係結成了對象。
小三線雖然是破落的大船,但有著滬江市政府撐腰,相對內地單位來說待遇依舊不錯。
所以女方來到皖南山區,還是很滿足,至少比天寒地凍的東北要好,至少回一趟滬江市老家看望父母可以當天直達。
按政策夫妻雙職工結婚後工廠就得分配一室戶供其單獨宿舍居住,但八零一一廠自9年前大規模興建宿舍後,就再也沒有擴充過新宿舍。近兩年伴隨適齡結婚職工數量大規模攀升,很快宿舍就不夠用了。
要建新宿舍樓就得花錢找上級審批,但小三線近兩年效益下降得厲害,從市裡劃撥而來的錢基本隻夠發工資和維持工廠基本運轉,就連想要擴大再投資都是難題。
眼前醞釀謀劃最重要的彩電研發項目經費,都還是從各方麵扣扣索索擠出來的錢,所以建宿舍樓的錢是真沒有了。
滬江人常說,螺螄殼裡做道場,比喻手頭僅有的資源可以派上大用場。
周建國隻能將廠裡的車間和庫房資源合並,努力將幾棟樓房稍微改造分配給新結婚的職工居住,暫時過渡處理。
隻要將來彩電項目成功,那麼工廠就能有錢對職工宿舍居住環境進行大改造了。
“在我眼中,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雖然有時滿肚子牢騷,偶爾也會耍小聰明占集體便宜,還會不時跟廠領導吵架,但隻要能安心在皖南山區工作,就是最大的功勞和奉獻。”
將外人都送走後,周建國看著有一段時間未見的兒子,半介紹半解釋道。
他心中已經不再將周逸視為是小孩,而更傾向於平等交流,畢竟兒子已經長大了。
“人在工作和生活之中,都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優先處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大局,次要矛盾是支流,要善於從大局角度上看待問題。
人都會有私心,也都有缺點,身為領頭人,需要知道如何揚長避短,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
周建國已經在有意識將自己的管理心得直接傳授給周逸,他期望兒子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比自己走得更遠。
“爸,我想下車間實習。
在回來之前,我曾到複旦大學謝奶奶家拜訪過一次,她親口對我說八零一一廠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工廠,曾經為東方紅衛星一號做出過重要貢獻。
我想重新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埋藏在曆史背後的故事。”
周逸在回來的路上就已經想好,想要下車間學習。
這個要求讓周建國吃了一驚,不過他臉上很快露出欣慰的笑容,看來走出大山的兒子是真的長大了。
“可以,你了解越多你就越會喜歡上這個自己成長的家。”
自己兒子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人,下車間的話應該會讓他找到許多好玩的東西。
周建國吩咐自己的徒弟,也是自己的連襟——李宗康,帶領周逸下車間去實習。
當年在周逸摔倒住院之時,李宗康跟小姨子俞建英對上了眼,兩人眉來眼去私下開始了通信交流,同屬大大咧咧性格的彼此很快就建立起了戀愛關係。
以前是周建國在工廠和縣城之間兩頭跑,後來這個名額就被李宗康接班過去。
跟其他職工不願意跟當地姑娘有所牽連不同,李宗康並不在意這些,可能是受到師傅周建國潛移默化的影響。
俞建英先是在華陽絲廠工作,後來又調到新成立的縣城農副市場當管理員,有了事業單位編製。
本來按政策照顧職工家屬,結婚後俞建英可以調來八零一一廠工作,但她不願意離開縣城跑來鄉下,而且市場管理工作挺對其胃口,每天巡查市場跟人聊天比在山區教書自在多了。
姐姐俞美詩的生活她可不羨慕,而李宗康對此也不強求,所以兩人在婚後一樣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隻有周末才會相聚見麵。
跟著周建國出師,在技術上李宗康在八零一一廠也算一大好手,現在是三車間的副主任。一晃十餘年過去,當初見證周逸出生的青澀少年,現在已經成為了廠裡的棟梁骨乾。
有了他在身邊照顧,周逸的下車間之旅過得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