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確實是周逸的心裡話,他真的認為自己不是天才。
越讀書越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跟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相比,他既不能在七歲時像駱賓王寫出《詠鵝》,也不能在七歲時如司馬光般聰明懂得砸缸,更不能在五六歲時效仿曹衝稱象。
如果沒有張國華夜奔火車站,說不定傷仲永就是其最理想的結局。
“哦,真正的天才我隻在書裡見過,像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以及駱賓王詠鵝,不滿十歲的他們能做出千古傳誦的壯舉,可謂是真正的少年天才。
而我在他們這般年紀,隻會到處瘋跑和惦記著哪裡有好吃的東西,連天才的屁股都摸不到。
所以我不是天才,跟你們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成長在皖南山區的工廠子弟。我能夠做到的事情,相信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不過‘少年天才’這個強加給我的頭銜也有一定好處,就像現在我可以坐在台上亂講,而你們隻能坐在台下認真聽。
這說明在現實生活之中,有許多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那麼不妨換一種角度思考看待,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習慣了說教式的宣講,周逸如此直白又獨辟蹊徑的講述,馬上為他贏得了底下同齡人的陣陣喝彩。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是走出大山的必由之路’,這是張國華校長擬定的主題。
不過我不想就此羅列理由來證明其正確,而是簡單從我自己在市裡讀書的所見所聞來講一講,到底結論如何交給你們自己評判。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試是不是公平的?
或者直接以中考為例,滬江市中考到底是否公平?
覺得公平的舉手!”
新奇的問答方式,惹來底下聽眾積極參與互動,嘩啦啦一大片人都將手舉了起來。
“你說一下為何覺得考試是公平的?”
指著前排的一位學生,周逸開口詢問。
“呃——考試隻看分數,誰分數高就錄取誰,這很公平。”
被點到名的學生很快就將大家的心聲說了出來,引來大家陣陣掌聲以示支持。
“有人有不同意見嗎?”
周逸連問了兩次,都無人敢站起來應答。
“那我就談談自己的意見,那就是考試既公平,又不公平!
公平的理由就像剛才同學所說,那就是一視同仁以分數作為評判依據,擇優錄取。
大家一起參加考試,站在同樣的考場,麵對同樣的試卷,最終隻能依靠分數來評判優劣,統一標準下輸的人心服口服。
這是一種廣義上的公平,但在廣義公平下卻蘊含著狹義的不公平!”
整個操場鴉雀無聲,所有聽眾都被周逸的話題吸引,就連帶隊老師們都紛紛駐足側目,等待他來揭曉答案。
“狹義的不公平在於參加考試的人先天不一樣,存在地區差異。雖然同樣接受了九年教育,但有些人一路上都有名師相伴,並且掌握各種高效學習方法,知識量遠遠超過同齡人。
就好比我們山裡遠誌中學的學生,去跟市區複旦附中的同齡人考試比賽,不出意外都會敗下陣來,因為我們受各種客觀因素限製,無法將課程學得深入。而對方卻能利用客觀條件的優勢地位,在名師指導下學得深入淺出,領先我們一大截。
就算我們能跟他們同場競技,但實際上差距在踏入考場之前就已經決定,看上去的公平其實早就已經處於不公平狀態。
所以我們在山裡,天生就已經比市區的競爭對手要處於不利地位,要想在考場上贏得公平,就必須比他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來儘量填平這個差距,才能追求到所謂的公平。”
此番充滿了辯證主義的話,竟然是從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口中說出來,著實讓現場大人們大吃一驚,他們之中許多人對社會的認知竟然沒有對方透徹。
俗話說三歲看老,周逸在台上侃侃而談的姿態,已經有了小周廠長的做派,這讓許多職工感歎周家光耀門庭,虎父無犬子。
“那我們要如何去做才能追求到公平呢?
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儘量將自己跟你的競爭對手處於同樣的環境下,大家接受一樣的教育方式,聽從同一個老師教導,那麼在踏入考場前就能最大程度保證大家都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之上。
……
我們當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簡而言之就是資源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那麼要想勝出的話,隻需要跑得比你身邊的競爭對手快,就能先占據有利位置搶占有限的資源。
……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努力走出大山,爭取跟市區的同齡人同場競技,才能不被時代拋下,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周逸所作的報告,震耳發聵,改變並影響了許多小三線子弟的人生,讓他們早早為走出大山做足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