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正是楊真寧目睹美國計算機科學的迅速發展,在回國時跟中國高層建議大力發展計算機,這才讓周逸等一大批青少年得以有機會在國內接觸到計算機。
兩天後,周逸終於親眼見到了在國際物理學界成就足以躋身前十的楊真寧教授。
對方雖然已經年逾六旬,但依舊精神抖擻,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氣場上完全壓倒了身邊眾人。
想一想也是,能在歐美主導的物理學界研討會之中,當仁不讓坐在中間位置,足以證明了他的江湖地位。
楊真寧先向複旦少年班的一百來名同學做了當今世界物理前沿研究的報告,緊接著分享了他個人年少求學的經曆,勉勵在座各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
“年輕人有想法,不迷信權威,敢闖敢做,因此三十五歲前是做研究的黃金時間,要出重大成果都是在此階段。
我跟國外同行私下聊天時,曾得出一個不那麼準確的結論。就是一個研究員三十五歲還沒有成果問世,那就建議他儘早改行。大器晚成適合在其他行業,但在科研領域卻不是真理。
因此,少年班的你們領先其他同齡人半個身位,下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或許就在你們中間。”
跟李正道教授一樣,名滿天下的楊真寧教授同樣很關心中國下一代科研人才的培養,要不然他也不會應邀萬裡之遙回國講課交流。
也許楊真寧隻是講座之中的一句調侃,但35歲出成果的緊箍咒卻牢牢被周逸記在了心底。
作為少年班之中最為知名的學生,周逸順理成章獲得了第一位向楊真寧教授提問的機會。
“我認得你,你就是鼎鼎有名的小天才周逸。聽說你計算機不錯,而且數學也很好。
中國的未來,還是得靠你們這些厲害的年輕人。”
還未等周逸開口,楊真寧就主動笑著談道。
人怕出名豬怕壯,但人若出名同樣會帶來不少好處。
“謝謝楊教授的誇獎!
我想替我們班上同學提問,到底大學應該如何選擇專業。因為我們很快就要進入大二,麵臨著挑選專業的難題。”
能在大庭廣眾下,得到享譽海內外的學術權威當麵誇獎,周逸心裡不由自主湧現自豪感。
不過他心知,跟楊真寧這樣的華人之光相比,自己就是米粒跟皎月的巨大差距。
因此,周逸將跟班上同學討論好的題目拋了出來。
“這個問題問得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說法,足以證明挑選行業對人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
許多年輕人都說,楊教授,我也希望能像你一樣在理論物理領域做出貢獻,創立新的公式和學說。
我的回答是——不!
某一門學科新興起時,可供研究的課題很多,遍地都是黃金。但伴隨時間的發展,許多課題都被人占去,可供後人切入的機會越來越少。
理論物理已經被我們這些前人摸索得差不多,來到了一個瓶頸階段,我個人估計未來二三十年都不會有大的突破。
因此,我不建議大家在理論物理上做無用功。
反倒是應用物理領域,幅員遼闊,大有可為。新的實驗辦法、新的材料、新的儀器的研究在未來二三十年時間,應該會有許多物理諾貝爾獎得主從此誕生。
所以,在座的同學今後要對物理學感興趣,那麼我個人強烈建議你們選擇應用物理的道路。”
其他人說這樣的話,估計會被人嗤之以鼻。但換到物理巨擘楊真寧身上,就具有普遍的參考意義。
“至於大家關心的大學挑選專業,我的觀點是由大到小。
大的就是要著眼未來,從國家和社會出發,尋找接下來二三十年時間有強烈需求的學科。像能源、通訊等學科就是社會需求的重點領域,接下來肯定會有大發展。
小的話就是個人的興趣和才能。一個感興趣的東西,才能讓你樂此不疲地對其研究。要知道搞科研可是非常艱苦的事業,要耐得住寂寞還得承受此起彼伏的打擊。
沒有這份興趣,也不會有堅持下來的動力。
另外就是正確認識自己,結合自己的才能來選擇專業。如果你的數學很差,那麼選擇計算機的話就容易自找苦吃。
……”
周逸能跟楊真寧這樣的大家,麵對麵交流,可謂是他一生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