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陛下何故造反啊?_我楊過之子,拐帶張三豐穿越諸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31章 陛下何故造反啊?(1 / 1)

第531章陛下何故造反啊?

“啊我才幾十年沒回來,就已經快進到這裡了嗎?”

楊規看著眼前灰頭土臉的楊堅,不由心中感歎,錯過了一點好戲啊。本來說是出去看看取經人玩玩,但萬沒想到華嚴這個小子這麼對胃口,起了收徒之心,忘記把培養他的時間也算進去了。

因為要培養他,所以帶他完整走了一遍取經路,一路上還多方協調,甚至有的地方還親自出手。至於華嚴身死道消之後上奏天庭,留下靈魂,重塑軀體這種事情那就更不要提了。

於是換來的結果就是,他們出去的時間,比原定的晚回來了十幾年以上。

楊堅在楊規的建議下,將國號定為“唐”而非“隋”,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總之楊堅果然感覺一股大氣運臨身,時時刻刻加持在自己身體和腦子裡。

這讓大唐開國皇帝楊堅感到自己做事有如神助,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軍事方麵,都順暢地不可思議。甚至還找到了不少人才臂助,讓他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已經完整了大一統全國的壯舉。

他主政期間,大興仁政,減免賦稅,停止刀兵,在短時間內,楊唐全國上下,人口數量快速回複,得到了迅速發展,史稱“開皇盛世”。

其實做到這點也很簡單,在這一點上,太上老君的說法是一點沒錯,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究個無為而治。縱觀古代中國所有朝代,每逢有“盛世”,絕不是因為實行了什麼新政。

正相反,每逢有什麼新政,古代人民的生活反而更加糟糕。歸根結底,沒法對古代的官員進行一個完整的監督,新的政策在皇帝想來是利國利民,在底下的狗官看來卻是新的撈錢渠道。

因此楊堅登基稱帝之後,除了發兵統一全國之外,治理國家所踐行的就是楊規告訴他的一個方陣,不折騰。

隻要不折騰,按照經濟運行的自身規律,加上人民群眾吃苦耐勞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就能回到正規。

在“開皇盛世”數年之後,國家底子恢複的差不多,楊堅終於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項折騰,打破世家大族對官員壟斷的第一步,科舉。

楊堅著手廢掉九品中正製,隨即按照楊規的說法,開科取士。此舉一出,世家大族跳著腳的罵街,一年之內扶持了三十多個造反勢力來搞楊堅。

但是沒用。楊堅本身說是政變當的皇帝,但其實他登基的過程,就是一個地方軍事割據政權反向包圍中央,然後造反逼皇帝退位的過程。

軍隊是他的基本盤。

楊堅這才登基幾年呢,軍隊的戰鬥力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生養息,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更強了。開皇盛世的政策,也帶來了更多的稅收,讓他可以更好地改進軍隊裝備。

那些個世家扶持的反賊,根本就沒能掀起什麼風浪,幾乎是在短短幾個月間,就被楊堅儘數撲滅。

而因為他是開國皇帝,地方政事的官員也都是他的鐵杆,世家想要架空楊堅的舉措,也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無功而返,隻能先按捺下來。但這可不代表那些個龐大的世家大族們,會就此服氣了楊堅,平靜的水麵之下,隱藏著湍急的暗流,就等著一朝爆發。

楊堅可沒理這些個世家大族的反撲,全都是些小卡拉米,楊堅直接利用堂煌大勢,無可匹敵地碾壓過去。

他首先利用楊規改進的造紙術,讓紙的價格急速下降,隨即又搞出了印刷術,這讓書籍的價格低廉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許多寒門學子,也都能夠看的起書,這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於知識的壟斷。

其次科舉取士的內容,從一開始也沒定成所謂的儒家聖賢書。這要是放到後麵幾個朝代,或許很困難,天下的讀書人聯合起來,就算是皇室也能個掀翻了,可現在楊堅就占了一個便宜,時間早。

楊堅的國號名為唐朝,實際上就是隋朝的時間,這會兒還沒衍聖公呢。曲阜孔家,要到宋朝才被封為衍聖公,對孔子的神話,現在也才剛剛起步。

其實對於孔子和孔家的神話,本身就是科舉製度發展的附帶品。在如今之前,甚至都不需要科舉取士,自然也就不用拘限在一家一姓之言裡,文壇大宗那都是暢所欲言。

這才出現了自宋以前,前人說的都是聖賢書,自宋以後,隻有解讀聖賢書的情況。

現在孔子的封號,最大的就是北魏所封“文聖尼父”,“孔聖人”這一稱號,嚴格來說應當是自此而始。

不過北魏一個北方胡人政權,連全國都沒能統一,更沒占據漢人正統,他封的這個稱號,隻是為了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和文治背書而已,沒什麼人宣傳,自然也就沒傳開。

等到後來唐太宗追封“先聖”,宋真宗追封“玄聖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孔聖人”這一稱號,這才算是有了比較大的市場。而真正到深入人心的“至聖先師”,那甚至要等到明清了。

在此之前,孔子最大的身後名,也就是漢朝所追封的“褒尊侯”而已。等到了曆史上的隋文帝楊堅時期,這才追封孔子為“先師尼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我都成僵屍王了,喪屍末日才爆發 逍遙界傳承 入贅九天玄女,殺儘世家皇朝 我,數據道君,掉線邊緣瘋狂試探 末世中的牛馬生存指南 明日餘生 不當老黃牛後在末世有多爽 離體 華夏龍脈 開局成為星際艦隊最高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