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鏡!
不說以後具體如何實施,隻論現在,餘慈這一番話,實是站定了立場,又極是豪邁。
當然,他和楊朱說脫鉤就脫鉤的手段,更是極具說服力。沒看連楊朱那邊都愣了嗎?
能做到這一點,除了上清體係的精妙,也是餘慈未雨綢繆,完全克製住了“貪欲”,方能如此。之前與極祖的交戰中,隻要餘慈有任何“多餘”的念頭,現在就不會是這麼個結果。
正有為有現實托底,如此說法,連山和伯陽天尊一時間都無言以對。
良久,連山方道“天君確實是好氣魄,然而此法可支應得開麼……”
他說得很委婉,這種隨時掛鉤、脫鉤的方式,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
從形式來看,其實有點兒像元始魔主“根本加持”的共鳴之法,可是,世間能與元始魔主相提並論的有幾個?就算羅刹鬼王,恐怕也不敢輕易言之。
其實,對神主來講,掛鉤脫鉤沒什麼,就看體係是否完備,氣度是否足夠;但你的加持能否有用,則是另一回事。
如果一個修士生死關頭加入進來,意圖獲得救命的力量,卻發現所謂的“加持”是杯水車薪,難有作為,幾番下來,就要鬨笑話了。
至於楊朱……不知道當時是怎樣的,但能夠擊退極祖,餘慈定然也是出了大力的,這種加持方式,絕不可能是簡簡單單的共鳴。
這等強度之下,餘慈管得了一個,管得了十個?
世間人心莫測,相當一部分人才不會管你加持的難度,自己又付出了多少,隻要達不到他們的“預期”,什麼怪話都會蹦出來。
如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對餘慈、後聖,乃至於上清體係,都沒有任何好處。
連山是想到八景宮已經做出調整的思路,不想另生枝節,還真有些關切。
餘慈卻仿佛沒有聽明白他的話,又道“抵禦魔潮,共抗大劫,實是義不容辭。”
然而至此,話鋒又一轉“就目前而言,論加持效果,還是玄門最佳,符法最上,我洗玉盟玄門路數,約占六成以上,大戰之時,若能集中一部,或可收到奇效。當然,具體如何做法,還要議個章程。”
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
相較於前麵的豪邁爽利,倒是這話,更容易得連山的認可,便稱一聲“善”。
連山這邊有了定論,伯陽天尊也不好再說什麼,雖然這種方式,會對他所在的清虛道德宗造成一定的衝擊,可相應的風險,誰都能想到,裡麵就有相當的可操作空間,故而,他依舊保持沉默狀態。
餘慈則不願再和這兩位多呆,極祖臨去前,分明有了動作,耽擱一點,後頭就麻煩許多,他直白言道
“如今我宗門舊地,遭魔頭所汙,正要清洗。如沒有彆的事,在下要去華陽窟中探索一番,先告辭了。”
楊朱反應極快“華陽窟乃是魔國地界,天君分身到此,恐怕有所不便,如若不棄,我與天君同行如何?”
看得出來,他也不想和兩位地仙多呆,想避過這一回,那兩位都是從真實之域傳遞意念過來,也不可能呆久了。
哪知,伯陽天尊又是開口“吾願同往……華陽魔國成因,顯然非是這十多年魔劫之力,極祖駐此多年,各宗封宗,形同虛設,不知出了什麼岔子,到其中檢測一番最好。”
他拿理由,可這一項,餘慈是半分不讓的!
“在下隻是探探情況,在宗門殘陣中,也能進退自如,理出回路,為日後打算……不瞞天尊,宗門故地,凋零至此,為世人所見,吾輩情何以堪?”
拿出這種理由,又有前麵的大義名份,便是伯陽天尊,也不好再說什麼。
餘慈也等於是把楊朱給賣掉,以其目前的狀態,和兩位地仙處久了,確實有被發現的風險,可這一關過不去,日後麵臨極祖的反擊,又該怎麼應付?
所以楊朱怎麼說,是他的自由,躲卻萬萬不能的。
況且,兩位地仙大能,尤其是連山,是深通人情事故之輩,就算有所懷疑,在沒有確切的證據,沒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怎麼可能拿楊朱如何?
如今八景宮也好,清虛道德宗也罷,還做不出親痛仇快之事。
餘慈還是很放心的。
他不再多言,再向楊朱一禮,又往空中拱拱手,算是招呼,隨即虛影消散,意念投入華陽窟中。
上清體係與華陽窟周圍“諸天”之陣殷殷共鳴,為他開啟分開魔國的路徑,也阻擋住外人的窺探。
這種時候,餘慈已經不是靠著信眾支持,而是借助了體係之力,像一抹幽魂,在殘陣間飄忽行進。
越往華陽窟深處,上清體係的脈絡越是斷續難見,倒是其他宗門的一些封禁碎片,所在多有,餘慈就查覺出了清虛道德宗、四明宗乃至於八景宮的那部分。應該是此劫之初,封禁魔窟所用,卻在此次魔劫大起之時,崩潰掉了。
這些封禁對餘慈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乾擾此地上清體係碎片,等同於需要清掃的“垃圾”。
上清體係的殘缺,現在當然不可能修複,他隻能一路暗中記憶殘缺的部分,尋思如何修補。不說彆的,若真能將“諸天”大陣修繕完成,這就是一處穩固的根基,日後上清重立山門,也隻有在這裡,才最具象征意義。
反正,總不能搭建到他的心內虛空裡去。
餘慈漸漸深入,心神始終牽係著謝康令的殘餘氣息,這也是最好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