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月夫子!
今日早膳內務府用的整套填漆花膳桌擺,唯有昭月的奶茶用了靛青底色的掐絲琺琅鵲橋碗盛著。
大周人都愛茶,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每餐飯桌上都要有那麼一口茶,日常日常生活中更是處處皆茶,著實離不開。
元帝亦如此。年節剛過,宮中內務府便換上了金國進貢的陳年普洱,回甘醇厚,很得帝後喜歡。昭月年紀尚小,脾氣弱,內務府便摻了新鮮的牛乳製成熱熱的奶茶,一碗下去暖胃又暖身。為此內務府專門在禦膳房邊上搭了一個牛棚,養了兩頭奶牛。昭德和昭信好奇的不得了,一日三次地去看,一時間倒成了宮中的一道風景線。
青荷帶著宮人們將早膳流水樣地擺上來。大周自襄王起倡行節儉,宮中的膳食也從每餐40品減到每餐18品,待到元帝繼位後,張皇後看宮中每餐頗多浪費,況大周本就提倡飲食有度,帝後二人均非嗜吃之人,便將帝後的餐製減至每餐10品,分彆是鍋子、熱菜、熟食、蒸食、醬菜、主食、粥湯、甜點、特殊菜品、吉祥菜每樣一品。
因著每品最多隻得夾三次的規矩,又因著昭月年紀小,一餐下來,昭月也隻能吃到一半菜品。
早膳過後,昭月便同雙胞胎兄弟一起前往內書房進學了。至於進學第一日有哪些故事咱們暫且按下不表,隻看太傅那滿意的神情便可知其一二。
五歲的小公主入內書房學後將為其揀選伴讀的消息在朝野中不脛而走。一時間,家中有適齡女孩的勳貴世家們都抓緊動作起來。
京城中勳貴們的住處是極有講究的。自宮門口往外百丈內按製不得建府。自西宮門外百丈處依次向外分彆是諸皇子府、公主府、各大世襲王府、國公府、各郡主府、郡王府。在這之後,以中華街為界,左側是武將府邸,按品階高低依次排開;右側為文官府邸,亦是以品階高低為序依次排開。
大周有四大國公府定國公府、鎮國公府、安國公府、衛國公府。四大國公為大周鎮守四方,祖上皆是元帝先祖的把兄弟,追隨先祖定鼎中原,世代鎮守邊陲。現今的幾位國公爺更是發小,打小一起闖禍、挨打,情誼非同一般。四家秉過皇帝後,便毗鄰而居,成了鄰居,占了安平坊和安定坊兩條胡同。
為昭月公主揀選伴讀的旨意一出,便有傳旨太監帶著皇後懿旨往安定坊安國公府去了。
安國公張泰和一脈為後族,也是各位皇子的母族,依大周律,可優先從其嫡支中挑選。安國公張泰和與其妻王氏共育有兩子、兩女。長女張如卿德才兼備,加之同元帝青梅竹馬,已入住中宮。次女張如意謹遵父命,嫁於兵部尚書嫡長子上官林悅,已育有一子、一女,二人情分極好;長子張如廷頗有其祖父遺風,12歲即掌兵,為安國公世子;次子張如寧文采極好,加之模樣俊俏,被元帝欽點為探花郎,入翰林院。
安國公孫輩中至今隻有一女,為長子張如廷的嫡女張雲容,年方六歲,正合適入宮伴讀。
說起子孫,京中無人不羨慕安國公。明明一介武夫,子孫卻各個是人中龍鳳。有那自以為了解內情的,便感慨“娶妻當娶賢”,直接將功勞放到了國公夫人身上。一時間,前往金陵王氏求親的人劇增。安國公夫婦則對此一言不發,隨外麵你來我往說的熱鬨。
張雲容這個小丫頭之天資同昭月不相上下,甚至更甚於昭月,四歲時安國公便進宮托張皇後為她尋過夫子。因而一提起為昭月找伴讀,張皇後便一下子想起了自家這個可愛又聰慧的小侄女,直接著人去宣旨了。
剛用過晚膳,幽蘭便捧著京內各勳貴世家適齡女孩的名單進了未央宮。張皇後放下手中的瑪瑙光素茶碗伸手將名單接過,細細地看了起來。
“如何?”元帝將擦手的熱毛巾交給隨侍的宮人,踱過來同張皇後一起看著名單。
“京中世家中適齡的女孩不多,倒也儘夠了。”張皇後便看邊說,眉間微微蹙起,旋即鬆開,指著其中一個女孩的名字說道“這個趙欣我倒是有些印象,年後的宮宴上佳敏帶著一起來的。”
元帝湊過來,仔細看了看說“定國公的嫡孫女啊,朕聽說她小小年紀便要做女將軍,將門虎女,是個不錯的孩子。”
“臣妾也覺得好,定國公的家教更是不必說,一門忠烈,家風清正。”張皇後邊說邊點頭,內心更加覺得合適。
“明日傳召佳敏帶著她進宮再仔細看一看,也讓月兒和她相處一下看看。”元帝靠著大迎枕,眯眼說道。想了一會兒,便又說“再多叫幾個孩子一起進宮看看。”
張皇後把名單放下,邊給元帝蓋絨毯邊說“臣妾想,月兒和她的哥哥們一樣,隻要兩個伴讀,明天臣妾讓大嫂帶著容兒也一起來吧,人太多反倒不美。”
“無妨。”元帝拍拍張皇後的手,說道“月兒是咱們的掌珠,自然要比那幾個臭小子更受優待。內書房中男孩多,朕擔心月兒不自在,就多給她選幾個伴讀吧,女孩子嘛,總得有自己的手帕交不是?”
“成,都聽您的。如此臣妾這就發帖子,明兒在綴景閣擺個賞茶宴如何?”張皇後思索之後開口道。
“這倒是個好主意,也不必賞茶宴了,明兒就在綴景閣弄個火鍋宴,又熱鬨又輕鬆,彆拘著孩子們,讓她們好好鬆快鬆快。”
“真真這個主意好。陛下明日可要一起?”
“朕就不去了,明兒國師歸朝,朕要去城外迎一迎,晚膳就直接在寺裡用了。”
“國師這一次遊曆兩年有餘,也不知現在是什麼模樣了。”張皇後拿起手中的茶杯,吃了口茶說道。
“朕也是想念的很呢,這個不著調的大和尚,虧他還記得回來。哼!”元帝說著,嘴邊的胡子一翹一翹地,看的張皇後心下好笑,似已經等不及地要聽國師給她講外麵的精彩見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