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適的話,不論是自身擁有的文華,還是擅長的軍陣,都說明他有走兵權謀的可能。
所以便乘著他的驍騎營要積累潛力的日子,讓他多接觸接觸如何提升文華。
說不定以後對他練兵會有更多作用,可惜段銳死了,西涼算是與關東仙門決裂了。
否則通過舉孝廉,讓他進入太公苑的話,就能學的更多。”
“嗯!”聽到李文優提到段銳,秦雄冷哼了一聲,道,“等我哪天封侯拜相,定然要讓那些關東仙門好看,更要坐在皇位上的仙皇知道,我西涼的血不會白流的!”
李文優聽到秦雄的話從容一笑,對李文優來說,自己選擇秦雄,很大原因便是秦雄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氣魄,哪怕他的對手是仙門世家。
而李適卻不知道李文優與秦雄兩個安排他來蔡邕這裡抄書的用意。
不過,李適也知道,隨著這次大亂鬥,驍騎營積蓄的潛力消耗殆儘,想要研究出他們組織化的天賦怕是要再等一等。
不過每一次使用潛力爆發,便夯實一次他們的基礎素質,李適到底是相當有耐心的。
所以繼續在蔡邕這裡抄書,增長自己的見識也是不錯。
實際上,蔡邕來到西涼後除了每隔幾天會出來講學以外,平常的日子還是挺低調的。
因為有李文優照著,所以西涼也沒什麼人敢來惹蔡邕,他的日子過得不錯。
而這次麵對李文優強塞了個李適過來,蔡邕到底也沒有拒絕。
因為李適會帶些溫養過的紙張過來,對蔡邕來說,這實在是不能拒絕的誘惑啊。
前麵說過,這個時代是有紙張的,隻是用起來比較的破碎與浸墨。
但用靈氣溫養下後,這種紙張質量就基本能夠同些優質的宣紙比較了。
這種紙張想要大規模的使用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李適順手溫養下帶給蔡邕還是足夠的。
所以,一開始李文優把李適塞過來時蔡邕多少有幾分的嘀咕,但見到李適每次來時都會送一疊被溫養了的紙張過來時,蔡邕很滿意的點點頭。
因為西涼這地方買紙真不容易,而蔡邕自己又喜歡書法,沒有好紙又怎麼能行。
而既然讓李適過來抄書,李適那一手狗爬似的龍飛鳳舞字體,自然不入蔡邕的眼中。
畢竟對書法有著卓越追求的人來說,看著這個家夥抄字那真的是種折磨。
尤其蔡邕絕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居然寫得這麼一手字來,哪怕這不過隻能算記名弟子。
所以,蔡邕便拿著李適溫養的紙張,寫出來讓李適去學習。
而李適倒也謙虛好學,或者說身為大學生的李適本身也是一個讀書人啊。
雙方交流多起來後,李適到跟著蔡邕聽聽他對儒道的見解。
某一次李適對蔡邕問道“老師,您入知命了嗎,擁有精神天賦嗎?”
“你聽說過精神天賦!”蔡邕聽到李適的話,倒有幾分意外道。
“武威太守傅燮,便是入了知命,覺醒了精神天賦,我曾有幸體會過傅燮太守的精神天賦,很是神奇!”李適對著蔡邕回答道。
“原來是傅燮,真不愧是北地有名的儒生,他去選擇武威這個邊疆城市,想來就是為了立功吧!”蔡邕若有所思對李適道,“既然你也已經到達了茂才,距離知命隻有半步之遙,想來你也想要嘗試覺醒你自己的精神天賦吧。”
“我也可以!?”李適聽到了這話,倒是有些意外,
蔡邕說道“這有什麼,儒家講究有教無類,期望的是弟子能夠青出於藍,自然是任何人都能入知命,任何人都能得神啟!
儒家在知命之前,基本上所有的知識都隻是為了增加文華做準備。
而知命對儒家弟子來說便是最重要的一道關卡,成則一躍龍門,不成終為錦鯉!”
“除非是那種看破生死,明悟己身的通透之人,否則一個儒生想要知命,終歸少不了,立德,立功和立言三種方式,而選擇方向的不同,所覺醒的精神天賦的範圍卻也不同。”
李適很是認真的聽著。
蔡邕道,“所謂立德,便是口出法隨,眾人擁戴成為製度。
比如老子寫《道德經》使天下明德,孔子修詩書而百信知禮,商鞅修秦法而天下守法。
如此這般覺醒的精神天賦,都能成為華夏隗寶,鎮國天賦,非數百年不得出一人。
所謂立功,教化一方為功,牧守邊塞為功,傳承文化為功,繼往開來為功。
因為此覺醒精神天賦之人,基本上可以教化一方,多乃國之重臣。
至於所謂立言,算是三者之中的下下等,也就如我這般的頑愚之輩走走的捷徑。
比如主持編撰續寫《仙朝史書》,雖我借機覺醒了精神天賦,也隻是書文小道,隻是些明理解意,解經釋書的能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