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法家弟子嗎?”李適聽到耿燕的話略帶著幾分感慨道。
耿燕道“關西甚至蜀地,這地方畢竟是曾是秦地,所以讀書人多出自法家,武將多與乾坤峰有關,很多事情雖然沒有遵循秦律,但有很多的習俗也會遵循舊例行事。”
“那你呢,又是出自那一脈?”李適聽到了耿燕的話,倒是笑了笑開口說道。
“先祖出自乾坤峰,但我想要去參軍,家裡不讓我去了!”耿燕到這裡倒是有幾分生氣。
李適搖搖頭道,“把那個叫做杜畿的帶過來吧,我想要看看他。”
“諾!”耿燕便把杜畿帶到了李適的麵前。
李適看著眼前這個家夥,看起來跟自己的年齡也差不多,聽耿燕話的意思,他也是剛接任了鄭縣的職務沒多久。
不過想想自己現在至少是個地級市的代市長,而他應該是貧困山區的街道辦主任?
“杜畿是吧,聽聞你時常來這裡走動,可是有什麼事情要問?”李適道。
“額……”杜畿倒有些意外,李適對自己第一句居然是問這個,倒挺溫和的。
李適看著杜畿遲疑,還以為他怕了自己這個代太守,便直接道,“能解惑的,便給你解惑,若不能說的自然也不會跟你說,不過你以後彆打擾到屯田營的正常工作。”
“多謝李長安。”杜畿開口道,“我來這裡隻因為見到這裡青苗長勢喜人,所以來詢問一下,到底是如何生長出這般青苗,希望能把這方法,在黃縣中推廣開來。”
“我知道了。”李適點頭對耿燕道,“給杜畿縣令十名擅長種植的屯田老兵,讓他們跟著杜畿縣令去黃縣,幫忙勸課農桑,種植小麥。”
“多謝李適大人。”杜畿聽到李適的話,對李適相當感謝道。
而李適道“身為縣令能夠親身來到這邊學習技術,這世道像是你這般的好官不多了,至少有這一份心,便勝過了天下千萬屍位素餐的官員了。”
李適對杜畿真不熟悉,感覺三國演義壓根就沒有提到過這位仁兄,自己想要在漢末中找一個對照的都找不到。
不過想一想法衍這麼厲害的人物,三國演義都沒有提一筆,杜畿是誰怕是隻有天知道。
說不定在正常的曆史中,便死在了動亂的曆史裡麵了。
而杜畿連連說不敢,倒恭敬拜彆李適,然後便找耿燕去要人的去了,風風火火的。
李適看著杜畿與耿燕兩人離去的背影,多少倒是有幾分的唏噓。
畢竟這年頭想要遇到一個好官對於老百姓來說真的不容易。
至少自己也許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但是卻算不上是什麼一心為民的好官。
現在能夠見到一個,多少也有幾分的感觸。
屯田營轉了轉,李適便回去找法衍一起加班去了,畢竟加班使我快樂。
接下來的日子,倒是有條不紊的發展著,李文優帶著西涼軍隊在不斷的剿賊之中。
而李適則是在努力把自己在天水的產業開始一點點搬遷過來。
當然,天水那邊還是留下了一個分廠。
畢竟如果整個抽調過來的話,李適感覺天水的白條失去了產業支撐怕是會崩潰掉,來一場經濟危機導致的革命也說不定。
就算是李適也不敢這麼弄,畢竟李適對貨幣還是有著敬畏感的,清楚知道它的威力。
不過,長安這邊人更多,李適感覺自己白條的市場就更廣泛了。
隻不過現在印鑒變成了長安太守的印鑒而已,隨著自己的飲食行業,一點點的坐穩市場,李適相信這個白條一定會流行起來的。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看著麥田中的小麥們由青轉黃,然後一點點熟得沉甸甸起來,
遠遠的望過去,一大片一大片的黃色麥田,風吹起來綿延起伏,好似波浪。
這一幕看起來相當壯觀,讓所有的人都感覺到有幾分說不出的心潮澎湃。
基本上所有路過的平民看著這一大片的麥田,都會忍不住停下來駐足。
因為這麥田不僅是寬廣,甚至裡麵的每一株麥子,都比自己精心挑選的出來的麥子要大,結出的糧食要多,對農民們來說,沒有什麼是比這更加吸引著他們的了。
有了這處稻田作為吸引,李適的屯田營想要傳授他們有關他們的種植技術,都不需要怎麼樣去宣傳,親民兵們的報名變得踴躍起來,那些屯田營下去的鬥食,更是受到歡迎。
而法衍看著長安收獲,露出了滿意笑容,這裡麵有李適的功勞,當然也有自己的努力。
而且這次長安城的糧食收入上報上去可是一個天大功勞,說不定自己便能真正成為長安長史,這可是千石官職。
李適到是從容的命令著屯田營的將士們拿著掠網開始收割麥子。
這是工匠營發明出來的一種收割工具,就是種是用竹編、繩索、刀片和手把組成的收麥工具,使用掠網一上午可以收2到3畝麥子,效率是鐮刀收割麥子的至少5倍。
而看著小麥被將士收集稱量,最後報出了整整每畝四石多的斤重,至少法衍樂開了花。
而李適看著這次大豐收,也流露出了相當滿意的神色。
因為自己的農業工業化的方式至少靠著自己東湊西湊,各個營地配合被證明是可行的。
而且這麼多糧食,自己也終於可以去嘗試弄出一點蒸餾酒了。
畢竟酒水這東西已經夠費糧食了,蒸餾酒更費廢糧食中的費糧食。
以前醫療營沒有配備蒸餾酒,那是因為李適實在是窮。
但現在隨著這次豐收,李適感覺自己明年,應該能勉強弄出些蒸餾酒來供給醫療營了。
酒水這東西是屬於朝廷專營的,李適去買了一些淡的可以就算了,更重要是貴。
所以,李適直接打消了在醫療營中儲備蒸餾酒的想法,一直以來隻是用熱開水替代。
但現在,自己終於有了足夠的糧食,自己可以開始弄點蒸餾酒出來了。
而且隨著糧食的充沛,自己也不用這麼索索扣扣的過日子了,也能花糧食來招募人修築長安的道路。
反正李適牢牢的記得,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
總之,有了足夠的糧食,李適頗有幾分海闊天空的感覺。
雖說跟著吳一能做交易了,實際上並不是非常缺糧。
畢竟隨著李文優接手,也不需要李適單獨出錢了,甚至李文優還補了李適一萬匹野馬,算是對李適這次提前交易的獎勵。
不過,跟吳一搭上的線,李文優便直接拿過去用了。
對於這樣的行為李適並沒有多說什麼,難道自己還要跟李文優說,這條線一定要自己跟吳一對接嗎,這是嫌棄自己命太長嗎?
另外,今年李適今年最大的收貨是來自醫療營,因為醫療營中有人找到了人參。
當然,淳於紫苑沒把它叫做人參,而是叫做地精。
經過淳於紫苑的測試後,確定了它的確是有著滋補身體的作用,所以,原本的枸杞保溫杯中開始加入了人參片,正式成為枸杞人參茶。
而有了第一株人參作為參考後,李適馬上發動了平民。
貼出告示,告訴他們進山采藥的時候順路去采集人參,自己以良心價格每二十文一斤的價格收購,附贈一張價值五饅頭的白條。
這時候,李適為代表的長安政府已經多少有了幾分威信,對於李適下達的命令,自然有藥農樂意去順手采摘,這可是五個饅頭啊。
當然李適也開始嘗試人工培養人參,成不成終歸要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