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立刻拆卸火炮,準備撤離。
但是這種老式的牽引式火炮的缺點就是鋪設慢,撤離慢。
哪怕他們使用卡車拖運,速度依舊很慢。
又被兩輪火炮命中,擊毀了三門火炮。
看的老李心都在滴血。
“派人上去,把敵人的炮兵陣地給我摸清楚。”
老李又派了兩支偵查小隊過去。
這兩支偵查小隊,向著火炮的射擊方向摸了過去。
花了兩個小時,繞過了兩條防線,才終於在陣地後五公裡的位置,發現了日軍的火炮陣地。
這裡地麵上堆滿了彈藥。
幾百個日軍光著上半身,不停的搬運著彈藥。
陣地上硝煙彌漫。
“快快滴,快快滴。”
一個日軍中佐在不停的指揮著。
根據火炮數量和軍銜推測,這是一個炮兵大隊。
算是旅團級的炮兵支援單位。
“終於找到了。”
偵查小隊立刻將炮兵大隊的坐標發了回去。
老李手中的炮兵轉換了陣地後,立刻重新調整了射擊諸元。
對著日軍的炮兵陣地射出了炮彈。
一排排的炮彈密集的落到了日軍炮兵陣地上。
幾發炮彈直接擊中了堆積如山的彈藥箱。
直接將那一大堆的炮彈引燃了。
轟隆!
一聲劇烈的爆炸聲響起。
萬千炮彈破片如同鋼鐵風暴一樣席卷過炮兵陣地。
幾百個日軍直接被射成了篩子。
剩下的火炮也被摧毀了不成樣子。
摧毀了炮兵陣地之後,老李算是搬回了一城。
因為,這次行動隻是佯攻。
老李沒有繼續向前,直接帶人退了下去。
繞路返回了駐地。
回到駐地之後,他就將這一戰的詳細經過寫成了書麵材料彙報了上去。
因為,這是第一次和日軍進行成規模的炮戰,上麵對此很是重視。
立刻開會研討。
甚至還請來了魏武作為顧問旁聽。
魏武仔細研究了戰報。
發現,己方火炮被摧毀的主要原因是轉移不及時。
一方麵有八路不熟悉火炮的使用技巧。
另一方麵就是牽引式火炮確實不方便機動。
光是展開,架設,調整射擊諸元,就足夠一個熟練的班組忙活好一陣子。
炮兵單位越大,轉移起來就越麻煩,拖的時間就越長。
所以,炮兵一旦被發現,幾乎就是死。
這次要不是敵人布置在前線的火炮數量較少,這些火炮都沒有機會撤出來。
更彆說反擊了。
根據地的高層,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但是,他們都不太擅長使用這種重型的野炮,一時間也沒什麼好辦法。
魏武看著戰報,忽然靈機一動。
既然根源出在火炮的機動力不足上,那直接增強火炮的機動力不就完了。
將火炮的炮架拆掉,直接安裝在特製的重型卡車上,變成卡車炮。
這樣的卡車炮不光能加快行進速度,最重要的是能加快進入和撤出戰場的速度。
能夠做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用高速的機動能力換取生存空間。
這種車的唯一的難點就是對於技術的要求比較高。
但,這對於魏武來說不是問題。
作為一個老牌的軍迷,為了和網友對線,他還特意查了早期喀秋莎火箭炮和卡車炮的結構。
以東南戰區目前的工業體係來說,完全可以實現。
所缺的隻是他這個點破窗戶紙的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