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使用衝鋒槍的人員,就地轉成步槍手。
東條認為,既然要削減開支,就要一步削減到底。
衝鋒槍這種浪費子彈的武器,對於日本來說,實在是太過奢侈了。
還是廢止的好。
至於塹壕戰什麼的,日本士兵不是還有他們的步槍和刺刀嘛,沒什麼的。
接到命令後,很多士兵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要讓他們把槍管鋸短。
但在日本,長官下達命令後,下麵就要無條件的執行。
儘管他們一頭霧水,但還是聽從了命令,找來了鋼鋸,將槍管一條條鋸短。
這些鋸下來的槍管被統一送到了朝鮮半島。
然後,又用專車運送到了魏武這裡。
此時,魏武已經更換了駐地。
他已經全麵接管了朝鮮半島的兵工廠。
這裡是日本進攻大陸的根據地。
因此,日本也在這裡修建了一係列的各種工廠。
武器製造和修理廠自然也在其中。
魏武將這裡接管了下來,開始了新武器的研發工作。
其實也不能算是研發。
而是按照現有的武器進行改進。
三八式步槍定型後,為了方便騎兵使用,研發出了一款名為四四式馬槍的步槍。
這款步槍為了便於在馬上使用,槍身很短,隻有460毫米。
不到三八式步槍的一半。
魏武對這款槍很是滿意,立刻對其進行了修改。
首先,槍械內所使用的鋼鐵的材料減少。
除了槍管,撞針等必要結構之外,其餘部位儘可能的使用木質材料代替。
同時,使用的鋼鐵的數量和工藝也進行了降低。
比如槍管的強度,耐磨性都大幅度下降。
故障率大大的提升了。
口徑縮小到了6毫米。
刺刀也被魏武降低到了20厘米。
主打一個小小的也很可愛。
當然,拿著這款全長不到700毫米的槍,魏武知道肯定是無法向大本營交差的。
至少使用這款步槍是無法進行有效的拚刺刀。
對此,魏武也有解決辦法。
魏武讓人在槍托位置專門做了一個可折疊的槍柄。
這個槍柄平時是可以折疊起來的,與槍械同長。
需要的時候,可以將槍柄展開,用卡扣卡死。
這樣整把槍就伸展成了一把1.4米的,可以拚刺刀的步槍。
也算是和原本的三八大蓋的槍長差不多了。
至於因為主要使用了劣質鋼鐵和木頭,導致強度降低。
槍柄折疊使用不方便。
槍柄折疊的時候,影響射擊。
卡位卡扣容易斷裂等小問題,完全都是可以忽視的。
畢竟,這就是節約的代價嘛。
克服克服也就過去了。
魏武將樣品交給了大本營。
與樣品一同交付的,還有20萬元現金。
一番上下打點後,這把滿身毛病的槍獲得了日本陸軍的驗收。
成為了新的製式武器。
用於配發新的部隊。
等到新部隊配發齊全後,再逐步替換原有部隊的武器。
最終完成全軍替換。
槍支定型後,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命名。
魏武自然不會按照傳統的命名方式來命名。
他知道這種槍肯定會引出大麻煩,為了將禍水引到彆處,魏武耍了小心眼,將這把新的步槍東條命名為東條步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