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鋼琴有詐!
勃拉姆斯老爺子曾經常告誡學生一句話——一個合格的鋼琴演奏者應該時常觀察自己的音符有沒有變形。
這話在理,一般的演奏者在練習完一部作品之後常常在考試或演出結束之後就將其拋之腦後,然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去過問。
事實上這是一種很愚蠢的做法,如果長時間不去複習溫故自己已經掌握的曲目,就連真正的演奏家也會變得生疏,這無異於相當於一種慢性的自廢功力。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的職業音樂會鋼琴家每天都會用不短的時間來複習音樂會的曲目。
秦鍵照常七點半起床,八點開始基本功練習,十一點開始過dv海選的五個曲目。
中午吃了兩片麵包和一包牛奶之後他沒有選擇午休而是直接開始了練琴。
大概是昨晚睡的還不錯,秦鍵今天上午的整個練習過程心情還不錯,在確定自己不再為昨晚的問題煩惱後,他開始了一段為時兩小時的莫紮特作品複習時間。
兩個小時內他著重複習了k491第三樂章的華彩部分以及k466第一樂章,還有k271第三樂章的右手跑動技術。
最後以一通酣暢淋漓的快速運指結束了複習時間。
演奏莫紮特總會讓秦鍵信心百倍。
三點一刻,秦鍵抱著電腦來到鋼琴前,繼續打開了一個個評委們演奏錄音。
通過昨天晚上的事情之後,他今天聆聽的更加仔細了,但是一個小時之後他發現自己和之前聽的狀態沒什麼區彆。
也就不再去想什麼認真聽的問題了,結果他自己都沒注意到他反而更專注了。
他今天解讀的是一位年長女評委的演奏,聽了一圈下來,他最後點開了女評委所演奏的聖詠逃亡曲。
女評委偏向於技巧流,演奏技法極其嫻熟,處理裝飾音上的手法乾淨利索,在任何地方,哪怕一個犄角旮旯裡的音符她也會讓你聽得一清二楚。
和昨晚秦鍵和沈清辭所討論的斯托夫的演奏完全不同,一個重旋律線條,一個重視音樂氣勢。
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和弦處理過後的效果。
飽滿圓潤。
如果沒有昨晚沈清辭的親自示範加提示,秦鍵還不會有這種感覺。
而他現在越發的能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因為女評委演奏的整體音量低於斯托夫,所以秦鍵在效仿的過程中也降低了一些音量。
可結果還是令他不滿意,不過他已經基本將問題鎖定在和弦推響後的整個音樂中的和聲問題了。
“今天先到這吧。”
忙碌到晚上八點,秦鍵不慌不忙的泡了一桶麵。
伴隨著唱機裡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和紅燒牛肉麵,他拿出文獻繼續翻譯了起來。
從拿到文獻到現在差不多快過去半個月了,秦鍵已經翻譯了15頁內容,大量重複單詞和學術用語讓他有速度加快的跡象。
‘一些聖彼得堡的學生常會在增加力度的同時把速度也加快,減少力度的時候把速度也減慢。’
‘這是由於學生們把do「漸強」和ado「漸快」、diuendo「減弱」和ritardando「減慢」’的感念混淆在一起。’
結束了最後一句的翻譯,秦鍵的今日任務完成。
“確實如此,大多數人用力的時候就會加快速度,減力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做漸慢。”
在這句話上畫上了一條橫線後,秦鍵打了個哈氣。
“睡覺睡覺。”
簡單的洗漱了一下,秦鍵關燈躺了下來。
一閉上眼睛,他的腦海裡又冒出來了和弦的問題。
昨天在沈清辭家確定了不是音量的問題,今天他又幾乎確定了是和弦的問題。
“這樣來看是不是可以將二者合二為一?”
“也就是說——不是和弦的音量問題。”
“好像又有點意思了,既然不是和弦的音量問題”
“和弦和弦”
秦建就這麼閉著眼自言自語著,幸好這沒彆人,不然這黑燈瞎火的還真挺瘮人。
“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