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嘛,當今陛下也有自己的難處。玄武門之變,為大唐百年基業,不得已而背上滅親之名。
陛下勵精圖治,廣開言路,為了這次河津大旱,撥下銀兩,自己都舍不得建一座行宮啊。”蘇墨繼續道。
李二心中倍感欣慰,初登大寶,諸般難處,壓在心頭,誰與訴說?
想不到這些心事,竟被一個小小的山賊一一說破。
“我說山大王,依你看,當今聖上最頭疼的是什麼?”
“你這商人,議論朝廷的事兒乾嘛。”
“商人總要時刻留意朝廷的政策嘛。”老李笑道。
“也對,陛下眼前最頭疼的當然是河津大旱,隻可惜官員層層貪汙,糧食到了百姓口中,也就沒幾粒了。”
“那聖上得趕緊治治這貪官啊,再重新分發糧食。”
“錯!大錯特錯!水至清則無魚,你還要不要官員做事情了?等你把貪官查完,早不知猴年馬月了,百姓早就餓光了。”
“那當如何?”李二著眼於貪官。
“當然是先發糧,不過嘛,不能發精製的細糧,得找些起了蟲的糟糠,在米中加入大量的泥沙碎石即可。”
“這是為何?”李二目瞪口呆,“起了蟲的米,那百姓還能吃嗎?這好好的精製米麵,加入泥沙碎石又是為何?想不明白。”
“當然是為了讓百姓能吃到糧食啊。”
“怎麼劣米百姓就能吃到?直接發精製的米不好嗎?”
“你想啊,官員平時都貪汙慣了,朝廷撥得越好,他們就貪得越多。貪官一看,這都一些粗製的糟糠,自然就沒有興趣貪了。
貪官看不起劣米來,那百姓不就能分到糧食了嗎?都是一些餓肚子的難民,他們還會在乎吃的是好米還是劣米?”
李二一聽,恍然大悟,竟是這麼個理。
“隻可惜,這不是治本之策啊。”
“哦?你有好辦法?”李二急切地想知道。
“我培育了一種新的農作物,畝產可達萬斤,莫說區區一個河津縣,種植後可保天下萬民無饑無餓。”
“保天下萬民?山大王,你吹牛吧?”
“沒見識,走,我帶你瞧瞧去。”
李二跟隨蘇墨走了幾千步,來到了後山的田地,隻見漫山遍野的地頭上,綠油油一片,不知種得些什麼。
“這是?你忽悠我吧?就這麼幾片綠葉子,畝產萬斤?”李二道。
“等著。”說畢,蘇墨走到綠油油的紅薯苗前,刨了刨土,用力一拽。
李二隻見綠色的莖腕下麵,碩大的果實足足有十多個,泥土之中,還裹挾著好幾個小的。
“這是什麼?世間還有這樣的農作物?”李二完全震驚了。
“此物名叫紅薯,最是多產,這下信了吧?”
李二心想人才啊!
若不是親眼所見,想不到大唐的賊窩裡,還藏著這麼一位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