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龍顏大悅,哈哈大笑“杜愛卿,這便是朕和長孫大人的手筆。你看如何?”
“原來這便是陛下,那日聊起的新品種農作物,老臣糊塗,不知這紫紅色的疙瘩學名為何?”
“這叫紅薯。”李世民說道。
“難怪和粥一起煮著,米湯的顏色都是一片紫紅色。”
“不,此物得剝了皮。”李世民向杜如晦解釋道。
“隻是底下辦事的,一來以前也沒做過,二來施舍的都是災民,也沒那麼多精工細作的講究。隨便洗了洗,沒有削皮就放入了大鍋中,與粥米一並熬了進去。”
“原來是這樣。”
“正好,禦膳房今日也為朕熬了紅薯小米粥,與萬民同樂。你就留下來,陪著朕一起用膳,也讓你開開眼。”李世民對大臣杜如晦說。
“臣遵旨。”杜如晦早已嘴角上揚,心頭一樂。
二人正聊著,禦膳房的太監們便盛了粥過來。
杜如晦見陛下端起了碗來,隻見粥中切碎了的糯黃色的紅薯,聞了聞,香氣撲鼻。
輕輕咬了一口,從未吃過,香甜可口,將紅薯放於粥中,更比日常喝得小米粥,不知好喝多少倍!
“真比玉液瓊漿還有味道!”杜如晦拿著銀勺,也不顧粥還燙,快速地喝入口中。
“臣好奇,不知陛下是如何尋得這救萬民於水火的新作物?”
“朕近日外出體察民情,和長孫愛卿佯裝富商,從一山人手中,購得這萬斤紅薯。”李世民一邊喝著紅薯粥,一邊回答道。
“原來如此。”
隻是這杜如晦哪裡想得到,當今聖明的陛下,居然是去土匪窩裡去體察民情。
“既然是山林中的高人,那前幾日,陛下讓米中加入細沙碎石的主意,還有調查我大唐箭羽的事情?想必也是這位山人指點?”杜如晦繼續問道。
“不錯,正是他。此人雖隱沒於山中,但卻能運籌帷幄於山野之中,明察秋毫於細微末節,能推斷千裡諸種大事。”
“更能培育新的物種,慷慨賜教於我。真乃百年不遇的賢才,是我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李世民繼續誇讚道。
杜如晦見當今陛下,對一個山人如此誇讚,不禁心生好奇。
便對陛下道“臣聞陛下遇此良才,心中亦是渴慕,不知陛下,下次再出去體察民情的時候,能不能也帶上老臣?”
杜如晦想著,陛下如此誇耀這位賢才,必是想讓臣下們也認識認識,多向這位前輩學習學習。
那古書中,大賢之人往往不慕名利,不求富貴,隱居於山林之中。杜如晦猜想大概說得便是陛下提及的這位山人。
李世民瞧了一眼杜如晦,帶這老杜也進土匪窩裡走一遭?
立即放下碗筷說道“不行!”
陛下的聖心,難以揣測啊!
“吃了朕的紅薯,交給你辦的差事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