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好像來了。
不知怎的,隨著時間流逝,調動變得頻繁。
大量像是之前李明都被調到第三觀測站一樣對機器人的調動在整個機械衛星上不停發生。中央宮殿作為照料創造主的人手最富足的宮殿,總要調出去許多個機器人。
他一位回來的同事,在他百般詢問之下,對他說
“我是作為實驗助手而被調動的。當時我抵達的是第四衛星的生物實驗地點,我的任務是負責照料一種特定的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這生物群落是拿來做什麼的?”
這位同事並不清楚,它強調道它需要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了。李明都便問道其他方麵
“你在照顧生物群落,你的具體工作是什麼?你周圍的機器人在做什麼?”
這位同事思索了下,說
“七十二個同類負責生產肥料,我與其他二十個同類負責運輸肥料,一百零七個機器人處理工業垃圾,一千兩百二十個機器人正在第四衛星上建造生態圈,其中,五百一十一個……”
機器人毫無重點地開始彙報某次網絡中傳遞的行為統計數據。
李明都打斷了它的彙報
“彆說這些了,說說你們照料的生物群落吧,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這機器人說
“非創造主之許可,不得交流關於該生物群落的信息。”
“創造主的許可……這個任務是由那些盒子裡的創造主派發的嗎?創造主要求機器人照顧一個生態圈?”
眼前的機器人對著李明都閃了閃眼睛
“我們的一切中心目的均由創造主下達,我們隻負責使中心目的的實現得以可能。具體任務由a00計算並分工。”
這句話是廢話,意思仍然是創造主要求機器人照料一個生態圈。
年輕人若有若思地點了點頭。
他原以為這次調用會和他那次調用一樣很快停止,新生產的機器人將補充進崗位裡——要知道,機器衛星對於工期、對於人手的計算是準確的。隻有既在數學上算不準也在人際與利益上算不準人類才會水多加麵,麵多加水,不停調人加人減人。
結果,那隻是第一次。
接下來陸續調用的規模越來越大。返回的機器人有的說它們確實是在照顧一個生態圈,有的則說它們正在建造新的巨型載具。這載具的規模比機器衛星現有的一切飛船都要巨大。還有的機器人一去不回,可能是像61號和19號那樣出了意外。
頻繁的調動讓李明都感到不安。
他問0234是否有往例。
0234回答道
“在我所知的範疇中,不曾出現過與如今這般相似的情況。我們原先的使命,我不清楚是什麼,但不需要建造那麼巨大的飛船。”
調動還在繼續。
在第六波的調動中,中央宮殿被抽調十分之一的人手。巡查工作出現明顯滯後,在短暫的網絡溝通後,所有機器人的巡查速度加快了一成以上。
第八波的調動中,先前被調動的機器人回歸,接著又被調去近五分之一的機器人。
回來的機器人說
“所需要建造的飛船正在變大,創造主在不停要求飛船能承載更多的東西。原本的設計需要重新推翻。a00模塊的報告書中寫,它正在考慮未來的增長率而提前設計符合創造主未來需求的飛船。”
“增長率……什麼意思?是說要攜帶的東西也是在增長的?那到底是什麼東西,這飛船到底要帶什麼東西去哪裡?”
李明都問。
機器人不能給予回答。
他從這個時候開始憂心忡忡。
第九波的調動隨之而來,中央宮殿居然被抽調了將近一半的人手。還留駐的機器人的工作量已經變成了原先的兩倍。
而這離開的一半人手裡,在第十次調動中,有將近三分之一不曾回來。
回歸的機器人表明
“創造主們每天都在下令,任務量每天都在增多,創造主們設定了一個嚴苛的期限。組裝工廠正在加急生產我們的同類,但我們的數量在a03的核定中不能滿足最終使用。”
李明都看了眼那些盒子,盒子裡的家夥連拋頭露麵都不肯,卻要他為之奔波。
“可這些盒子是創造主的棲所,減少我們的數量,對於創造主們來說,難道不是件壞事嗎?”
機器人不明白李明都的意思。它們不做這種判斷,隻服從單純的命令。
事態逐漸嚴重起來。每天門外機器人們走動的聲音都在變多。新生產的機器人們與原先不同,為了適應工作需求,被迫做出了功能閹割。
像李明都這一批機器人,不論是什麼形狀的,都幾乎具有一個多功能工作平台所應具有的一切。像是看上去很難移動的正方體具有飛行功能。像是蜘蛛或蜈蚣機器人也都具有全部的感覺器官。
但新的機器人有的缺失了聽覺嗅覺視覺等感覺器,有的沒有飛行滑翔功能,有的不具備外延性,有的壓根連移動都做不到,就是簡單的原始的工廠裡的機械手。
李明都真正熟悉的他這代的機械手,其實可以自我延展,像蛇一樣在地上行動,甚至噴射氣體飛入空中。
但是到了這種地步,機器衛星仍然無法滿足創造主們的需求。
在今年發生的第十五次調動中,超過五分之四的機器人被要求離開中央宮殿崗位。
其中也包括了李明都、0234和72號。
他們被分配的任務各不相同。
李明都的任務與最初他詢問的機器人相似,是照料一個生態圈。但他並不需要前往第四衛星。第一衛星靠著先期機器人們的工作,已經在短短時間裡叫一個新的生態圈拔地而起。
他前去的時候,恢弘的木星端坐在地平線上,遮住了太陽,隻呈出一輪細窄的新月般的形狀。一兩顆月亮飛在木星的邊緣,即將轉入到世界另一側的黑暗。
在那巨大新月的前方,從玻璃隧道裡遠望,可以見到一個橫跨數十公裡的測地線穹頂。
這種測地線穹頂以一種微透不透明的材質構成,呈現出一種半球形的薄殼結構。細細望去,則能見到球形的表麵上其實存在大量拚接的小的三角體的結構,這種結構使得應力能夠均勻地分散在全身。
這是個封閉的結構,唯一的入口在地底。裡麵的一切氣候環境條件都可以人工調節。
等走近了,可以看見穹頂之上,上百個機器人像是擦布或蜘蛛一樣正在爬來爬去。
李明都不禁想道這生態圈究竟養著些什麼?
會是他所熟悉的花花草草嗎?那些梔子花、風信子、百合花,或者狗尾巴草、無名的野草,喬木、灌木又或者苔蘚地衣?
是他所熟悉的那些動物嗎?貓貓狗狗、大熊貓,老虎、獅子、雞鴨牛羊?
他滿是疑惑,沿著通廊複入地底。走過地底隧道,進入這生態圈的外層,隔著一層玻璃,他看到在玻璃內側溫室裡茁壯成長的是一種像是油滴,又像是水泡,像是鐵鏽一般的蘚,正在一起一伏。
好一會兒,李明都想起來,這是機器人們在木星大氣中所發現的——
那附著在航天器殘骸表麵的不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