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祠廟猶遺鄉野賢_宣和軼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宣和軼事 > 第134章 祠廟猶遺鄉野賢

第134章 祠廟猶遺鄉野賢(1 / 1)

宣和軼事!

蘇轍在年終時再次給趙佶上表,題目很簡單乞重議元佑黨人及祠祿官事。趙佶看到這個題目感覺一陣頭暈,蘇轍這劄子,算是點燃了炸藥包。

以蘇轍的劄子為導火索,台諫、翰苑甚至地方監司的官吏,紛紛上疏,討論此事,每日的常朝可就熱鬨了,新黨舊黨這幫人,天天吵的跟烏眼雞一樣,互相瞪著眼睛。

其實蘇轍的劄子說得是兩件事情,一是為元佑時期的諸位宰相平反,二是啟用祠祿官中有才能的人。元佑宰相其實也很好解釋,蘇轍也是當年這些人之一,當時高太後垂簾,起用司馬光、呂公著、蘇轍等舊黨中堅任宰相,貶斥新黨,然而隨著高太後去世,哲宗皇帝親政,就重新啟用新黨,章惇、曾布都是此時登上相位的。

說實話,趙佶對他們狗咬狗的事情一點興趣都沒有,舊黨上位,就玩命的搞新黨,新黨上位,自然對舊黨還以顏色,說個不好聽的,兩邊為了打擊異己都是不擇手段,那裡有什麼底線,隻能說舊黨稍微溫和一點,新黨要是遇到章惇、呂惠卿這樣的人,那就嗬嗬了。

趙佶更關心的是這些祠祿官,這是大宋特有的一種製度,大概在真宗朝時祠祿官便已出現,但直到神宗朝以前,都還比較少見。這時期的祠祿官,通常都是用來安置(或者說優待)年老或不任事的勳貴、戚裡、元老、重臣的。但是到了神宗朝,王安石變法後,事情開始起變化了,祠祿官又多了一大用途,那就是用來安置同主政者持不同政見的官員。這一方麵,當然是一種貶黜手段;但另一方麵,待遇又比較優厚。

王安石還算比較溫和,對於自己的政敵,隻是將他們排擠到宮觀中擔任祠祿官,但是隨著黨爭的日益加劇,僅僅將他們排擠到宮觀中已經顯然滿足需要了,一般對於政敵,奪官、編管甚至流放、發配都是常事,祠祿官反而是最溫和的手段,一般是留給自己派係裡的不同政見者的。

蘇軾蘇轍兄弟、呂惠卿、曾布都是擔任過祠祿官的,能擔任祠祿官的,一般地位比較尊崇,因為一開始是為了佚老優賢,為高官專享的福利政策。第一位祠祿官是真宗朝的宰相王旦,自真宗置玉清昭應宮使,以王旦為之,後旦以病致仕,乃命以太尉領玉清昭應宮使,給宰相半俸,祠祿自此始也。初設時員數甚少,後以優禮大臣之老而罷職者,日漸增多。玉清昭應宮使,月俸錢百千;景靈宮宮使,月俸錢七十千;祥源觀宮使,月俸錢五十千。

能做到祠祿官的,一般都是兩製以上的大員,並且在皇帝心目中有點地位的,否則早就給你貶謫安置到廣南西路去了。這幫人被安置在祠祿官上,還都是有些能力的。蘇轍上疏要求清理祠祿官,其實趙佶也正有此意,但是赦免元佑諸相,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當年元佑諸臣遭遇貶謫,最終去世,正是章惇、曾布等人為相時候,對他們的贈官、諡號等,都是多方麵的予以否定,現在要更改當時的一些做法,未免不會讓臣僚們覺得自己有可能更易法度,讓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朝局再起波瀾。

以司馬光為例,元佑元年司馬光去世後,獲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宋哲宗賜碑名為\”忠清粹德\”。但是等到紹聖元年,章惇為相時,議論司馬光更變熙豐法度,哲宗下詔削除司馬光的贈諡,毀壞所賜碑。紹聖四年,再貶為清海軍節度副使,又追貶朱崖軍司戶參軍。元符三年,追複太子太保。司馬光的身後事,就是新舊黨爭的縮影。

這個事情,不可謂不大,趙佶本來想把這件事冷處理,就等他們吵一陣也就過去了,沒想到這事愈演愈烈,每天不僅是常朝互相開噴,線下也是互相彈劾,各種彈章都是滿天飛,而且到了彈劾現在政事堂的程度了,趙佶真想把他們辦公用紙給切斷了,讓你們自己買紙寫劄子,看還能不能寫這麼多。

趙佶決定還是召集兩製以上的大臣商議此事,趙佶問道“元佑諸相諡號、贈官之事,諸位怎麼看?”

新黨諸人都默不作聲,蘇轍率先說道“官家,臣以為元佑諸相實在是不該如此貶謫,一來是有失國家待大臣之道,二是對有有功之臣太過涼薄,臣以為國家對大臣,既然已經謝世,何妨寬容一些,元佑諸相無甚大罪,何必苛待。”

首相韓忠彥也表示同意,趙佶看了一下,範純粹等人也都是表示讚同,趙佶一想也是,範純粹長兄範純仁也是元佑諸相,他當然希望給自己長兄追贈官職,趙佶看了一下章惇等人,很奇怪的都沒有發表意見,趙佶有些好奇,當年打擊元佑黨人最厲害的就是章惇、曾布等人,怎麼毫無反應,按理說他們應該是最不願意給元佑諸相翻案的啊。

趙佶於是有些好奇的問道“曾相、章相,當時二位就在政事堂,不知道二位怎麼看此事?”

曾布笑笑說道“官家,臣等當時雖居相位,但是此事乃先帝準允的,要是官家更改,當以理由應對天下悠悠之口呢?”章惇隻是拱拱手表示自己同意曾布的意見,這下韓忠彥、蘇轍有些麻爪了,韓忠彥的眉頭緊皺,在思考這個問題,對於趙佶來說,這個問題也很棘手。

畢竟從法理上來說,哲宗皇帝是自己的哥哥,自己剛剛繼位,就否定自己哥哥在世時做出的決定,是有些不妥的,尤其是哲宗皇帝當時打出的旗號是紹聖,也就是恢複自己父親神宗皇帝的新法,這就讓趙佶很難辦了,畢竟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自己剛剛繼位就更易父兄的成法,對於趙佶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畢竟天下悠悠之口,萬一被有心人利用,說是自己不遵父兄法度,這就很麻煩了。

趙佶自己也是眉頭緊鎖,一方麵他認為當時對元佑諸相的處罰有些過於重了,但是貿然變更先帝的決定,還是有些風險的,畢竟自己所用,大部分還是新法,不想讓天下認為自己傾向保守,趙佶有些無奈了,心想要不然就暫且擱置此事,過段時間再說。


最新小说: 太上忘情記 惡毒女修嬌又軟,反派大佬頂不住 穿成冷宮棄妃,我在後宮開小賣部 黑道風雲:我的京城姐姐 全世界覺醒者都聽著:老子是災厄 穿回九零,助力媽媽星途璀璨 結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漢就多胎 殺死那個史蒂夫! 穿越三角洲,我成為GTI乾員 掏空仇家空間流放,親爹一家悔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