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吏治清濁憑誰論(二)_宣和軼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宣和軼事 > 第139章 吏治清濁憑誰論(二)

第139章 吏治清濁憑誰論(二)(1 / 1)

宣和軼事!

趙佶說明自己的想法後,一眾宰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作為分管吏部的宰相,曾布率先問道“官家,派遣巡按禦史,以何名義,派遣何等樣官吏,以何品級為限?”

趙佶想了一下覺得參考明代製度也不錯,趙佶說道“吾以為選派的禦史應該年富力強,不畏強暴,品級低一點無妨的,隻要他們能幫吾揪出這些蠡蟲,吾不吝賞賜。”

一眾宰相都明白趙佶的意思,無非是以小治大唄,任用這些官卑職小的禦史去糾察地方的方麵大員,因為他們年輕,有衝勁,同時官職不大,也未必這麼在乎這個七八品小官,同時初入官場,還有一腔熱血,他們敢於不畏強暴,畢竟心裡還有良知,要是那些老油條,恐怕對很多事情就習以為常了。

蘇轍問道‘官家,選派禦史赴地方巡視,應該以何機構為名,畢竟台諫的巡按禦史要長期在地方巡視還是要有一個名分比較好。’

章惇想了想說道“要名分的話,臣以為效仿前唐行台製度,就稱為行禦史台即可,行台禦史也屬於台諫範疇,長官嘛,按前唐製度,察院,設監察禦史若千人,執掌糾察州縣地方官吏的違法行為。唐代時以道為監察區,全國共分為十道。每道設一名監察禦史,稱為都巡按使,為行台長官,其餘監察禦史為巡按使,雖有品級之彆,但是不管都巡按使還是巡按使都是監察禦史,沒有高下之彆,都可以直奏銀台。”

趙佶覺得章惇這個建議非常之好,因為現在地方有監司,沒有經略安撫使司的地方,轉運使就是地方長官,若是有重大戰事,朝廷臨時任命大臣為宣撫使也足以處置戰事。若是真的和明朝一樣,巡按禦史執掌大權,趙佶怕最後巡撫又橫空出世,其實現在的製度對於趙佶來說剛剛好,不需要巡撫,行台的設置將巡按禦史的職權牢牢限製在監察地方上,這樣監察禦史就沒有可能做大,成為像刺史或者節度使那樣的地方割據勢力。

同時在章惇的設計中,都巡按使和巡按使雖然存在上下級關係,但是還是按照台諫的管理模式,就是有上下級,但是沒管轄權,隻要任何一位監察禦史覺得需要彈劾,他就可以直接彈劾,避免了地方大員和台諫互相勾結的事情發生。這樣的設計趙佶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然後就是人選問題,這樣朝廷需要大量的禦史,蘇轍和韓忠彥都建議啟用之前被貶謫的一部分官吏,他們大部分都是舊黨成員。當年因為各種原因被罷黜,如今要麼賦閒在家,要麼任祠祿官,趙佶覺得啟用他們倒也不是問題,但是要求啟用的都是官聲好的,沒有貪汙前科的官員。

同時從州縣官吏中選拔一批通曉實務,又經過曆練的年輕官吏進入台諫,現在的台諫禦史,固然操守好,但是他們對於州縣官吏貪墨的手段恐怕了解的不多,憑他們去糾察這些官吏的貪墨,恐怕什麼都查不出來,所以先想辦法提高台諫的水平才是真的,不要到了地方之後被人家蒙蔽,一無所知,才是讓人咋舌。

趙佶對諸位宰相說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明年要在北方興修水利,該怎麼修,修成什麼樣,政事堂都該有個計劃,責成工部和都水監擬定,到時候台諫也好按照計劃對照考核。”

分管財政的計相呂惠卿說道“官家,河工水利,耗資頗大,見效也慢,現在朝廷財政並不寬裕,不可能在北方大興水利,而且北方土地貧瘠,就算是興修水利,收成也不如南方,是不是把重點放在江南的水利上?”

趙佶笑笑,其實呂惠卿說的不錯,真的從效果來說,在南方,甚至在荊湖興修水利,所獲得的收益也遠遠超過在北方,確實在現在的條件下,北方的土地產出甚少,遠遠不能和南方相比,但是南方的糧食調運到北方來,損耗也是不小,蔡京做過統計,運送五百萬石漕糧,朝廷要在南方籌集七百萬石糧食。

還不用說,受限於汴河,每年能夠轉運的漕糧是有限的,趙佶當然也想過通過海運將漕糧運送到登州再轉運的事情,但是一來是登州距離東京還是十分遙遠,二來是海運需要大量的船隻,同時風險也不可控,趙佶現在能撥給水軍的錢是很有限的,肯定是優先保證戰船的建造。

在趙佶看來,南方本來宗族勢力就強大,而且比較經濟狀況要好得多,依靠州縣官府和地方宗族勢力,大部分小型農田水利都能興修,而北方如今土地兼並嚴重,民生凋敝,要是朝廷再不撥款的話,單靠州縣和百姓,根本無法完成水利設施的修建。

北方每多生產一石糧食,就相當於在南方多生產一石半糧食,而且隻要北方能夠糧食自給自足,朝廷就可以儲備足夠的軍資,為將來與女真人作戰準備,呂惠卿又不知道女真人,當然沒什麼危機意識,趙佶可不行,一天不把完顏吳乞買拉來當太監,趙佶就放不下心。

趙佶堅定的說道“計相所言,雖有道理,但是國家行政,當以長遠為要,現在北方貧瘠,朝廷若不撥款興修水利,百姓和州縣隻會更加困難,南方無論是州縣還是百姓,都比北方好過多了,可以責成州縣籌措錢糧,或動用部分常平倉儲積和留用錢財,興修水利,實在開支巨大的,可以奏請政事堂撥款,北方州縣困頓,就以朝廷撥款為主,同時以工代賑,減少流民,北方水利好了,產糧增加,漕運的壓力才不那麼大,否則一旦漕運有變,朝廷拿什麼養活東京百萬生民和都門禁軍呢?”

對於趙佶的話,蘇轍、韓忠彥倒是表示支持,韓忠彥說道“官家聖見極遠,臣等佩服,隻是為國秉政,還要量入為出,不可操切,隋煬殷鑒不遠,當深思之!”

趙佶點點頭說道“這樣,三司、工部、都水監會同北方諸路,拿出一個方案來,先取一路試點,若是可行,再逐次推進,儘可能恢複北方的水利。”

諸位宰相這才領命而去。


最新小说: 諸天永恒 小司機的美女總裁老婆 送外賣的我,開局被天災附身 俠客行無敵石破天亂殺三界六道 金牌尋寶人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敵國 朱顏執鼎 夏鼎商鼐 心神變 影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