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軼事!
接下來的幾天裡,趙佶都在忙於處理各種禮儀活動,雖然趙佶不認為有什麼意義。但是這些活動對於大宋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趙佶這下有些羨慕百官們了,雖然他們也要護印值班,但是還是能享受幾天假期的,自己幾乎每天都在參加各種活動。
好不容易閒下來,趙佶最近在鄭氏這裡休息。和劉娘子的天真爛漫,鄭氏就顯得守禮多了,也拘束很多,雖然趙佶說了多次不必拘束,但是鄭氏和她的宮人都是比較守禮的,非常拘謹,趙佶也不由得很正經,大概也是能坐穩二十年皇後位置的原因吧。
在鄭氏這裡,趙佶也比較放鬆,鄭氏性格安靜,趙佶這幾天也特彆疲倦,在這邊休息倒是覺得挺好的。鄭氏正在彈琴,趙佶隻是靜靜的聽著。
梁從政進來,一臉喜色的說道“官家,之前吩咐造的東西造好了。”趙佶大喜,之前吩咐奚官局造的不就是火炮和火藥嘛,要是真的好了的話,未來宋軍作戰又有一種利器了。
趙佶連忙問道“可是都造好了,他們試驗過了嗎?威力幾何?”
梁從政說道“據奚官局講,威力遠勝以往床弩等物,官家巧思,臣等佩服。”
趙佶立馬說道“將火炮運到城外找一個僻靜之處準備試射,通知樞相和橫班以上武臣,一道去觀摩。”梁從政想了想說道“官家,今日時間已經太晚,不若先通知諸位相公和將軍們,明日過去一起觀摩,官家你看如何?”
趙佶點點頭說道“如此你就安排吧,安排好了就通知一聲即可。”
第二天,趙佶早早起來,在鄭氏服侍下洗漱完畢,頭戴軟腳璞頭,章惇和一眾管軍武臣已經在宮門等候,高俅已經統帥著班直已經在旁邊等候,一眾武帥騎馬在旁邊護衛。趙佶看到種師道,拉起車簾說道“種卿,近前來。”
種師道上前說道“官家,喚臣何事?”趙佶問道“種卿久在軍中,可知軍中攻城器械有哪些種類,威力幾何?”種師道說道“官家,本朝攻城火炮、霹靂炮和八牛炮。是遠程兵器,雲梯、攻城車、投石車等用以協助登城,大抵攻城器械就是這幾種。”
趙佶點點頭,不再說話,梁從政安排了一個拱聖軍的舊營房,因為拱聖軍已經調到陝西去了,現在營房空置,正好可以用來試炮。奚官局的工匠已經攜帶火炮到現場了,章惇帶著一眾管軍武帥察看著火炮,看了半天也沒發現什麼,章惇說道“官家,今日叫臣等過來,可是試驗新式兵器?”
趙佶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今日是試驗新式火器。”趙佶也走上前去察看這門火炮,雖然炮身和拿破侖炮好像區彆不大,但是感覺要厚重許多,而且炮車也沒有原來的輕便。趙佶問工匠道“這火炮重量幾何?你們試驗過嗎?”
奚官局大匠說道“官家,按官家所定圖紙,該物重一千七百七十四斤半,口徑三寸六分七,所用鐵彈重三斤八兩,已經試驗過多次了。”
趙佶問道“火藥怎麼樣了?”奚官局的大匠說道“官家,按照官家要求,奚官局製造的火藥確實比之前迅猛的多了,但是火藥造粒,目前還沒找到方法。”
趙佶點點頭說道“既然試炮,就趕緊試試吧,吾和諸位管軍武帥、章樞相看看。”那大匠請趙佶和一眾大臣到後麵一座房子裡去,奚官局的工匠們填裝發射藥和炮彈,一眾武帥都好奇的看著這玩意,種師道和劉法低聲說道“怕是和床弩差不多的東西,想來是攻城用的。”
準備好後,梁從政問道“官家,可以開始了嗎?”趙佶點點頭,幾個工匠點燃引線後飛速後撤,生怕跑慢了,種師道說道“這些工匠怎麼跑這麼快,床弩也不至於啊?”趙佶在心裡隻是笑笑。
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章惇直接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一眾武帥倒是反應很快,將趙佶簇擁在中間,種師中立刻拔出了佩刀(他是帶禦器械)在前麵開路,高俅立刻帶著金槍班在外麵警戒,槍尖直指這些工匠,趙佶連忙叫道“諸卿不要驚慌,吾無事,沒什麼大礙的。”
看後麵確實沒有大動作,一眾臣子們才放鬆下來,章惇在梁從政的攙扶下站起來,章惇驚魂未定的說道“這火器聲音著實是大,好似天雷一般,確實是嚇臣一跳。”
趙佶笑笑說道“這東西不光是聲音大,威力也是不錯的。走,我們一起去看看。”趙佶帶著一幫臣子走過去看,看著金槍班的武士還壓著這幫工匠,趙佶揮揮手說道‘放了他們,過來給給諸位介紹下。“
趙佶帶著他們察看火炮,趙佶摸著還帶著溫熱的火炮,拍拍它,帶著一幫人走到前麵,軍營裡的夯土牆被炮彈洞穿,一眾武將上前比劃了一下,撇撇嘴,種師道說道”好像確實比床弩威力大,可是太沉重了,野戰不方便攜帶的。“
趙佶笑笑說道“派人去把炮彈找回來,到底射了多遠,總要知道嘛。”有班直武士上前去尋找炮彈,不一會帶著溫熱的炮彈回來了奏道“官家,章樞相,各位管軍,炮子射出三百仗外。”一眾管軍武帥看了一下,從炮位到牆一百多仗,擊穿牆後還有三百多仗的射程,諸位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也就是說最少五百仗的射程,那確實很厲害了。
種師道說道“官家,這新式兵器端的厲害,攻城拔寨,確是好用!”
趙佶笑笑說道“不光是攻城,種卿想想,西賊倚仗的鐵鷂子,若是集中數十門火炮,當麵打亂其陣形,不是便於我軍騎兵突擊嗎?沒有了鐵鷂子,吾倒要看看沒有鐵鷂子,西賊拿什麼對抗大宋。”
一眾管軍武臣想了一下,確是如此,其實趙佶準備用火炮對付不是鐵鷂子,對付鐵鷂子,白梃兵足夠了,但是女真人的鐵浮圖,才是趙佶想真正對付的,趙佶相信,就如同鐵鷂子意義,女真人的鐵浮圖也不會有多少,隻要重創鐵浮圖,就算打斷女真人的脊梁骨。對女真人就算方便了。
趙佶算過,女真人的鐵浮圖比鐵鷂子多,不過也就五六千之數,隻要一次將女真人的有生力量殲滅,剩下的仗就好打了。
看著這火炮,章惇問道“官家,這火炮不知道造價幾何,大批量製造,國庫是否支撐得住?”
趙佶將工匠喚來,這奚官局的工匠說道“官家,樞相,鑄炮需銅兩千斤,以錢計四百貫,還有其他各種原料、人工,一門炮總歸需要七百貫左右。”
聽到這個話,一眾武帥都有些咋舌,劉法說道“乖乖,七百貫,就是買甲胄,也要差不多十套了。”趙佶笑道,心裡想著,這才哪裡到哪裡啊,就按一百門火炮算就是七萬貫的成本,但是火器的使用一次成本並不占大頭,還有火藥、士卒訓練的成本,遠遠超過七萬貫的,而且火炮也是有壽命的,要訓練出一批合格的炮兵,恐怕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章惇想想,其實七百貫也不多,章惇接著說道“不知道鑄造一門火炮要多長時間?”那工匠說道“相公,這火炮鑄造不易,廢品率高,一旦有砂眼,使用的時候就會出大事的,火炮炸裂是要死人了。我們試炮時已經死了不少工匠。”
趙佶聽說後說道“因試炮死亡的工匠,每人發給五十貫,算是吾的一片心意。”這些工匠趕緊向趙佶謝恩,趙佶讓他們起來,說道“你們為國家鑄造兵器,立有大功的,吾不會食言的,參與鑄炮的工匠,加三班借職。”雖然隻是從九品下的官職,但是對於這些工匠來說無異於實現了階級飛躍。
趙佶帶著一幫武帥和章惇回到垂拱殿,章惇說道“官家,內廷奚官局工匠數量少,鑄炮速度慢,不如讓軍器監來鑄炮,會更快的。”
趙佶笑笑說道“鑄炮是急不得的,此事容後再議。現在是要保密,一旦為契丹、西賊所知,就麻煩了。故而今日要賞給他們官職,一是犒賞他們,二是將他們納入軍籍,有軍法管著,這樣保密。”
趙佶看著他們說道“吾意從軍器監抽調工匠,在開封城外擇一地專門負責鑄炮和火藥生產。禁軍嚴格把守,免得為他人所知。一定要保密,這才是關鍵!”
章惇想了想說道“不若從上四軍中撥出一支禁旅,專司保護鑄炮廠。”
趙佶點點頭說道“火炮製造需要時間,但是炮兵訓練和組建已經迫在眉睫了,諸卿都是老於軍務的,這個炮兵應該怎麼組建,諸位暢所欲言。”
說起這個事,大家都在為自己爭取,趙佶自己心裡也有打算,趙佶認為現有情況下還是要集中使用。步兵、炮兵和騎兵的協同作戰。而炮兵的火力往往是製勝關鍵。當時的火炮威力已大大增強。12磅炮使用實心彈射程為9001000米;“葡萄”彈(早期類似於霰彈的炮彈)射程500700米;霰彈500米;8磅炮使用實心彈射程為800900米;“葡萄”彈射程400600米,霰彈400米。即使是4磅炮射程也在300米到900米之間。
趙佶肯定以12磅和6磅炮為主,按照現在的情況,火炮數量恐怕難以提升,裝備整個宋軍。最好的辦法就是集中使用,才能最大的發揮炮兵的威力,同時這些炮兵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自己也好看著。趙佶是堅定的大炮兵主義者,重炮也是有用的,口徑太小的火炮雖然輕便,但是威力太小,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肯定要讓位於重炮。
而且12磅炮還可以用於水軍,這樣的話裝備的通用性提高,後勤的壓力也會小不少。一眾武帥談論了半天,還是覺定在天武軍下麵單設一廂,專司操演火器,由樞密院和趙佶直接掌握,作為自己的戰略預備隊使用。
現在的炮兵,還需要的還有大量的馬匹,20門12磅炮,配420匹馬和60輛大車;40門6磅炮,600匹馬和80輛大車。現在炮兵組建,首先就要抽調大量的馬匹和大車,雖然不需要戰馬,隻需要馱馬,但是拖拉重炮的馬匹,不能太瘦弱。否則數千斤的火炮怎麼拖拉。
還有裝載火炮、彈藥的炮車,火炮的彈藥,還要為火炮製造合用的炮架。林林總總的小事還有很多,還有炮兵的訓練場地,既要找一個空曠的地方,便於實彈射擊,還要人煙稀少,便於保密,不為外人知道。趙佶和章惇商量後,覺得群牧司下麵的馬場,地勢平坦,又遠離城鎮,是炮兵訓練的好地方。
至於具體要鑄造多少火炮,趙佶心裡並沒有數,拿破侖本人主張,1000人的軍隊應該配2門炮。如果按這個數字計算,現在六十萬禁軍,就該配備一萬兩千門火炮,這個數字估計能把呂惠卿嚇死。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趙佶隻能將有限的火炮集中在自己手裡,同時火炮這種東西,不掌握在自己手裡,趙佶恐怕也睡不著覺。
趙佶和他們商量完了,才開開心心的回後宮去了,今天趙佶心情那是相當不錯,隨口哼起澶淵之盟的唱段“你問我因何故不來交仗,有幾句緣由細說端詳。一來是宋王爺一路勞乏需待靜養,二來是風雪如狂,我賦性粗豪,詩興發作,酒興也狂。未交兵先圖個高歌飲暢。你看這四顧蒼茫萬裡銀裝,帶礪山河,儘入詩囊。笑人生能幾度如此風光。第三件為的是你蕭後著想,有句話說出來你切莫要驚慌,哪裡有百萬雄兵,行圍射獵俱都是虛晃,分明是趁我不備乘虛而入要奪我的汴梁。我若是即刻傳令來交仗,怎奈你馬步全軍二十餘萬還未到前方。大宋丞相江海量,不欺你寡婦孤兒在疆場。”
梁師成誇到“官家隨口唱的,就是天籟之音。”趙佶笑笑說道“去鄭娘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