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出人意料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七十章 出人意料

第七十章 出人意料(1 / 1)

我欲揚明!

私心?

朱厚?更是疑惑,嚴嵩這樣的大奸臣老滑頭居然還敢在皇上麵前坦然承認自己有私心?真是奇哉怪也!當即皺著眉頭問道“嚴閣老,你有何私心不妨說出來,讓朕聽聽。”

“請皇上恕老臣冒死直言。皇上方才所言廢弛海禁之祖製乃是‘壞事’,會擔‘罵名’,臣萬難苟同。”嚴嵩說“開海禁與皇上推行的嘉靖新政諸多國策一樣,皆是於富國強兵有大利之仁政、善政,甚或比之子粒田征稅、官紳士子一體納糧等法,更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便一時尚有些許貪婪成性、不思國步之艱的宗室豪強,以及一幫迂直陳腐、清流習氣嚴重的官紳士子難以體會聖心之深謀遠慮,以嘵嘵無謂之言、狂悖不經之論非議朝政,甚或攻訐君父,謀逆倡亂。但隻要皇上以大明江山社稷、天下蒼生為念,行謀苟利家邦萬民,迂腐書生之見,宵小逆天之行誠不足慮,更不必畏。千秋萬代之後,世人必將銘記皇上奮萬世雄心之彌天大勇,創大明中興之豐功偉業。這等功績若由人臣受之,恐有傷陰鷙,禍沿家室子孫,故臣萬不敢當之受之。”

嚴嵩一番侃侃而談,最後落腳竟是這層意思,儘管一再告誡自己要警惕這個老東西,但聽到如此不露痕跡的阿諛奉承,朱厚?也不禁有些飄飄然了“如此說來,你是要將這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功績留給朕了?難道你就不曾想過煌煌史冊上也寫下你嚴閣老的大名?”

嚴嵩說“臣本不才,不敢有青史留名之奢望。但有幸得逢盛世,更遇明君聖主浩蕩天恩,榮膺輔,托之以家國社稷,輔佐聖皇開創我大明中興之偉業,料想也能有此殊榮,這皆是皇上所賜,臣不勝感激之至。”

聽到嚴嵩說自己要青史留名,朱厚?立刻從自我陶醉之中警醒過來,你青史留名倒是不假,可留下的是萬世罵名!隨即又故意說“夏閣老秉政之日,輔佐朕推行新政,將天下罵名都一肩擔之,朕原以為他是愛護朕,誰曾想竟埋伏了偌大的私心,可見他也不是個忠臣!”

“請皇上恕老臣冒死直言。”嚴嵩正色說道“皇上方才所言非君臣之正論,臣懇請皇上收回!”

今天還真是見鬼了,曆史上的大漢奸汪直哭著喊著要為國效命,平定倭亂;曆史上的大奸臣嚴嵩竟然也擺出一副耿直忠臣的架勢,皇上說一句,他反駁一句,還幫著政敵說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真把老子搞糊塗了!朱厚?佯裝惱怒道“大膽!你才當了幾天的輔,竟敢這樣跟朕說話!你可是想與夏言一樣回府養病?或是與翟鑾一樣致仕還鄉?”

和以前一樣,見皇上怒,嚴嵩趕緊跪了下來,但此次他卻沒有請罪,而是懇切地說“回皇上,正因臣身為輔,才懇請皇上收回方才所言。依臣之愚見,皇上為求我大明萬世治安、百姓安居樂業,以移山心力推行新政,各項國策固然是富國強兵之仁政、善政,但難免觸犯許多人之私利,招致諸多非議,於皇上聖名不免有損。而開海禁興互市之法當無此虞,故臣不敢貪天之功。此乃時雖不同而勢同;行雖不同而心同。夏閣老忠勤敏達,慷慨任事,為國朝之楷模,更為臣之榜樣,皇上責其‘不是忠臣’,恕臣萬難苟同!”

儘管嚴嵩的話含混晦澀,但大致意思朱厚?還是聽明白了,嘉靖新政這樣暴風驟雨的改革,不亞於在明朝實行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遭到許多被損害了既得利益的宗室豪強、官紳士子的反對和抵製,批評的聲浪從未停息,譬如子粒田征稅,就被人罵為“刻薄天親”;官紳士子一體納糧,更被天下讀書人視為侮辱斯文的虐民苛政。反彈之強烈,後果之嚴重,大大出了他的預想,更給大明王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幸好有夏言帶著內閣及六部九卿頂在前麵,才保得朝局大勢不亂,他這個皇上也有進退回旋的餘地――江南叛軍打出“清君側,正朝綱”的旗幟起兵靖難,一旦形勢到了萬不得已之時,皇上還可以下一道罪己詔,廢弛新政,再將夏言等人拋出來頂罪,那幫謀逆的亂臣賊子未必就真的敢弑君篡位。

而開放海禁,大力展海外貿易,不但能使江南沿海諸省官紳豪強之家受益匪淺,隨著經濟的展,也能使其他各省獲利,這一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大概也隻有一些死抱著朱元璋牌位不放的迂腐書生反對。看來在這一點上,嚴嵩和他倒是不謀而合了。

沉默了一會兒,朱厚?才開口說“嚴閣老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朕不認可也不行。其實朕也明白,你們都是忠臣,隻不過是為人處世、事君行政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起來吧!”

待嚴嵩起身之後,他又說“不過,你既已有成見,為何不及時奏報於朕?若是朕想不到此節,豈不貽誤國事?在這一點上,你便不如夏閣老那樣能慷慨任事,敢為天下先。”

嚴嵩躬身道“回皇上,皇上睿智天縱,臣之才略萬難及之於萬一,臣能想到之事,皇上早已聖心決斷,臣身為輔臣,隻需遵旨執行,並於執行之中查缺補漏即可,不必以管窺之見褻瀆聖聽,乾擾聖斷,此其一;其二,海禁畢竟是太祖高皇帝所定之製,以今時今日之情勢,朝廷也不能即時便廢弛海禁,給江南謀逆之亂臣賊子以攻訐朝廷、誹謗君父之口實;其三,即便江南叛賊不足為慮,如今韃靼已屢次向朝廷求貢,依朝廷與之前約,遲不過今秋,便要應允與其開市,方彰顯我朝重信守諾之上國之風。可戶部庫存的絲綢、棉帛、茶葉等物已不充裕,開通馬市之後,一時也難以再籌措若乾可供海市之需。故臣以為,此事宜緩不宜,至多可在閩粵兩省試行,待王師南定江南之後再議全麵開放海禁方為上策。”

又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朱厚?再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責難於嚴嵩,便歎道“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嚴閣老,就請你將在閩粵兩省試行開放海禁之事擬出廷寄,由司禮監批紅,著兩省去辦。”

“臣遵旨。”

“開海禁乃是關乎國朝財政之大事,由兩省去辦難免顧此失彼,朝廷當派一得力之人銜命南下主持大局。”朱厚?說“朕聞說你的門生鄢懋卿久任巡鹽禦史,常與商賈之流打交道,就以他為使如何?”

嚴嵩聞言大震“回皇上,欽使實掌國庫之鎖鑰,其任何其之重。鄢懋卿才德兩疏,且有貪墨之風評,難堪大用,臣以為萬不可以之為使。”

再次試探又得到了這個結果,朱厚?已是見怪不驚,反問道“那依你之見,以誰為使更為合適?”

“回皇上,臣以為巡城禦史兼營團軍監軍高拱可當此大任。”

“哦?”朱厚?說“可還是你與朕說起過的細柳營非社稷之福的緣故?”

“回皇上,臣雖仍有此慮,但萬不敢拿國事做意氣之爭。”嚴嵩正色說道“臣舉薦高拱,一因其人乃理學後進,重義輕利,且不近女色,惟此等人方可為朝廷掌國庫之鎖鑰;其二,江南叛亂,閩粵兩省雖未附逆,但也不免有人心存異誌,鼠兩端,高拱既有機敏通達之大才,又素懷忠義,且屢蒙聖恩,為國朝難得的忠能皆備之臣,可當大任;其三,高拱乃天子近臣,又是夏閣老的門生,閩粵兩省官員多出於夏閣老門下,不看僧麵看佛麵,於情於理也不會掣他的肘,由他主持兩省開海禁之事,於推行國策大有裨益。有此三點,臣以為,銜命南下,舍高拱不做第二人之想。”

儘管能聽得出來嚴嵩話裡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是在皇上的麵前陰刺輔夏言柄國日久,威權過重,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說話辦事比皇上還管用,但這也正是朱厚?委派高拱出使的一大理由,他便順坡下驢,說“你既說的這麼透徹,朕也沒有理由不準你的奏。惟是高拱身兼營團軍監軍一職至關重要,你以為當以何人補之為宜?”

嚴嵩沉吟著說“回皇上,臣以為兵部職方司郎中楊博才乾卓異,通曉軍事,可由其改任或兼任營團軍監軍。”

對於楊博這個名字,朱厚?並不陌生。年前韃靼圍困京師,時任兵部職方司正五品員外郎的楊博奉命駐守德勝門。京城生薛林義、陳以勤叛亂之事,錦衣衛奉上諭先行入城控製各處城門,在進入德勝門時與守軍因誤會而生了衝突,錦衣衛校尉也多有死傷。其後,楊博被三太保張明遠擒下,勒令他打開城門,他竟要以死殉國,讓錦衣衛眾多校尉憤慨之餘也不勝駭然。朱厚?聞知此事,遂將楊博擢升為正四品郎中,以嘉其忠勇,也在心中記下了這個名字。

但是,從嚴嵩嘴裡說出來這個名字,就讓他覺得詫異了――楊博是前任內閣次輔、代輔翟鑾於嘉靖八年取中的門生,由縣令升任兵部武庫司主事、後升職方司員外郎都是翟鑾一手提拔。若說夏言並未被皇上斥退,還算虎老威還在,高拱又正是得寵之時,嚴嵩舉薦高拱出使東南既是情非得已,更是為了討好皇上的話,翟鑾一派已成為不折不扣的死老虎,連被皇上欽點為內閣學士的吏部左侍郎徐階都擔心受到其師的牽連而終日惴惴不安,嚴嵩又何必將營團軍這麼大一塊肥肉賣個人情給已被致仕還鄉的翟鑾?

朱厚?看著麵前躬身垂的嚴嵩,緩緩地說“朕若是記得不錯,楊博是翟鑾的門生,你為何要舉薦他?”

“回皇上,楊博於嘉靖八年中式,座師雖是翟閣老,但他是皇上殿試之時禦筆欽點的進士,可稱天子門生。此外,”嚴嵩勇敢地迎接著皇上質疑的目光,說“臣隻知楊博之才可堪營團軍監軍之任,並不知其他。”

沉默了一會兒,朱厚?說“高拱、楊博任職之事就照你說的辦,著吏部擬文呈報內閣,儘快擬旨允行!”dd


最新小说: 吞噬劍帝 靈霄逆途 宇智波,從毀滅忍界開始 風華鑒 長生修仙:我的天賦有點多 我有九千萬億渣男金 廢土世界的女子指揮官 無儘複活後,我能傷害轉移 韓城:我與未來有扇門 諸天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