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揚明!
林健帶人離去之後,楊博對戚繼光說“元敬,你覺得此人如何?”
戚繼光早知林健往昔戰功,方才又見他整軍號令明確,叛軍將士都對他俯帖耳,無不凜然奉命,便點點頭,說“不錯,是個帶兵之才。”
“想不想把他留在我營團軍?”
“哦,惟約兄有這個打算?”戚繼光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這等仁義禮智信兼備,又驍勇善戰之將充補我營團軍,自然是好事。卻不知若要將他留在我軍中,當任何職較為相宜?”
“前軍副統領肖劍鋒昨日陣亡,其職空缺,若你不反對,就讓他接任此職如何?”楊博說“一來他與曹聞道頗有交情,兩人搭檔不會失和誤軍;二來他為人謹慎,不苟言笑,恰可與脾氣火暴的曹聞道互為彌補,前軍由他二人執掌,當不會重蹈徐州城下一戰折損過半之覆轍。”
戚繼光猶豫著說“論說他三年前便是副統領,如今改任前軍副統領也不算違製。但他畢竟曾受偽職,掛著正三品參將銜,也屬逆黨大員,出任我營團軍要職,難免招人物議……”
“這個倒不必擔心。”楊博說“曹將軍就不必說了,林健其人兵敗不餒,意欲殺身殉職,雖屬愚頑之舉,倒也不失軍人氣節。其後更為保全手下性命,竟要自裁謝罪。自曾將軍以下,我營團軍前軍、中軍各部將士都好生佩服,將之留在我軍,軍中當不會有太大非議。”
戚繼光歎了口氣“本軍向來令行禁止,倒不必過慮。我擔心的是……”
見戚繼光抬頭看了看天就打住了話頭,楊博說“那就更不必擔心了。且不說林健本就有可憐可恕之處,皇上赦免湖廣舉子張居正從逆之罪,並許其入翰林院為庶吉士,許以‘儲相’之位,已為江南那些附逆士人立下一榜樣;如今若能再為諸多附逆軍將立一榜樣,以安其惶恐反側之心,不出三月,江南可定。皇上睿智天縱,不會看不到此節。這道奏疏上達天聽,我料皇上必會龍顏大悅,即刻準奏!興許還要下旨褒美你我知人善任,為國用賢。”
戚繼光大喜“惟約兄鞭辟入裡,就請具文領銜上奏朝廷。”
楊博搖搖頭“不,這道奏疏該上,卻不該由你我來上。”
“這是為何?”戚繼光不解地問“皇上能收天下士心,我營團軍又添一員虎將,如此兩全其美之事,又是你我職責所係,為何卻不能上疏朝廷?”
楊博字斟句酌地說“元敬,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營團軍奉皇上敕命組建,你與高大人、俞軍門都是皇上特旨簡拔之人,有直奏之權,請旨覲見也是尋常之事,已屬國朝罕有之異數。這固然是人臣之幸、我營團軍之幸,畢竟與我大明官製不符,恐招人側目。此外,今次我營團軍出征討逆平叛,已與當日駐守京師有所不同,舉薦叛將之事非同小可,又最易招人非議,你我還是不要繞過張老公帥和呂公公直奏皇上為好……”
戚繼光恍然大悟,衝楊博抱拳道“謹受教。”
楊博苦笑道“說起來竟是我連累了你及全軍將士。若有高大人在,以他的聖眷及夏輔秉政多年之積威,旁人未必敢隨意對我營團軍說三道四,也就不必擔心上下掣肘,憂讒畏譏一至於斯了!”
戚繼光熱烈地反駁道“惟約兄這麼說便不對了!高大人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皇上之人,你惟約兄也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皇上之人,任憑旁人說三道四,皇上心如明鏡,必不會厚此薄彼。”
接著,他又補充說“或許惟約兄還不知道,你也是早就簡在帝心之人。我曾聽鎮撫司大太保楊尚賢楊大人說起過,你在我營團軍入城平定薛陳二逆當夜恪儘職守,意欲殺身成仁,皇上聞之也感慨不已,更對你有頗多褒美之辭。”
提起那夜之事,楊博也不免有幾分得意“在我大明官場,鎮撫司的招牌不管用,大概還是頭一遭。”隨即他又歎了口氣“不過,因楊某一時難辯真偽,累及數名錦衣衛軍校無辜殞命,他們都是對皇上忠貞不二之人,至今思之,仍不勝內疚之至……”
戚繼光安慰他說“事突然,有所誤會也是在所難免,惟約兄不必過於自責。鎮撫司上下人等對你可是欽佩不已,大太保楊大人每每提到你的大名也是讚不絕口。他日回京,我為你們引見引見。”
見楊博興趣缺缺的樣子,戚繼光知道,朝廷許多正臣清流都將錦衣衛與太監視同一類,認為他們是皇家鷹犬,平日也是敬鬼神而遠之,不願與之多來往,便又換了一種說法“不是我自誇,皇上一向對我營團軍倚若泰山,這監軍之任,可不是誰都能做的。如今既許惟約兄執掌我軍,足見惟約兄已簡在帝心。如今又有了督率我軍平叛戰功,日後封疆入閣,猶如探囊取物。”
楊博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說了或許你也不信,我大明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人人都想封疆入閣,可我卻不那樣想。平生皆被讀書誤,投筆從戎才是我的誌向所在,皇上如今給我這個效命疆場的機會,我便已經心滿意足了。”
如此矯情的說法,戚繼光自然是不信的,不過也不好當麵置疑,便說“你我不便上疏舉薦林將軍,你可有把握說服張老公帥、呂公公上這道疏?”
“把握倒談不上,不過你我聯名呈上這份戰報,或許張老公帥和呂公公也不會不給我營團軍這個麵子。”楊博從袍袖之中掏出一紙文書“這是方才等待你們入城之際,我草就的一份戰報,請過目。”
戚繼光驚歎道“惟約兄真有倚馬可待的捷才啊!”接過了那份戰報。才看了兩行,他便驚訝地抬起頭來看著楊博。見楊博拈著頜下胡須含笑不語,他才又收回了疑惑的眼神,繼續看了起來。
原來,在這份戰報之上,楊博推中軍大帥張茂、監軍呂芳運籌帷幄之功;其次便大書中軍炮營傾力襄助,連隻在城外安營紮寨,而根本沒有參戰的其他各軍也提到了,說他們“聲威震天,敵軍望之喪膽”,對於血戰半日終於攻破城頭,進而一舉拿下徐州的營團軍隻以三言兩語略略敘述了攻城經過,並未大加渲染戰事之慘烈,將士之奮勇。如此一反常態的戰報,出自兩榜進士出身,又久在兵部任職的楊博之手,豈能不讓他疑惑不解?
因是匆匆草就,這份戰報很簡短,加之具體的戰果還未統計出來,上麵留了不少空白之處,戚繼光很快就看完了。不過,當他將文書遞還給楊博之時,臉上已寫滿了欽佩之色。
楊博微微一笑“元敬,你既然沒有異議,那就由你當麵向張老公帥、呂公公奏報吧!”說著,將那份沒有寫完的戰報撕得粉碎。
戚繼光忙說“惟約兄身為監軍,負節製全軍之責,戚某安敢違製僭越!”
“你我之間,就不必計較這麼多了。”楊博揶揄戚繼光道“我可不比你戚元敬那般膽色過人,當麵直言要彈劾張老公帥!張老公帥年紀大了,有了這份戰報,或許就能忘卻昨日之事。”
戚繼光這才明白,楊博的一片苦心全是為了彌補自己昨日放言要彈劾張茂的過失,感慨道“惟約兄高義,戚某愧不敢受……”
楊博笑道“嗬嗬,我是文官出身,又是山西人氏,多被人取笑曰酸腐;你戚繼光乃山東豪傑、軍中壯士,說話竟比我還酸,豈不咄咄怪事!”
取笑了他一句之後,楊博正色說道“你我共事日淺,但我卻早就知道,你戚繼光是一心為朝廷效力之人,更是我朝不世出的大將之才,皇上慧眼識英,將你簡拔重用,日後你必大有作為。但從來軍務多為朝局所誤,百戰之才難勝官場惡戰。楊某不才,既蒙浩蕩天恩,膺監軍之任,便要如高大人昔日那樣,儘心為我營團軍,更為你周全謀劃,為我大明之江山永固、長治久安保全一支百戰之師,保全一位家國之柱、社稷乾城!”
戚繼光躬身抱拳,道“大恩不言謝,惟約兄誨教,戚某永世銘記在心!”
這個時候,一個傳令兵飛騎而來“報!前軍中軍已合力剿滅城中叛軍殘部,殺敵一百七十二人,俘敵將五十三員、兵八千三百餘人。曹、曾兩位將軍請示大人並軍門,可否率軍出城追擊?”
戚繼光笑著對楊博說“殺敵不足二百,俘虜卻過了八千,曹聞道和曾望定是覺得這仗打得不過癮啊!楊大人,你看可否答應他們的求戰之請?”
楊博擺擺手“你我職有所司,軍務之事,楊某不宜隨意置喙,但憑軍門一言定奪。”
經過方才那番傾心交談,兩人已互述,戚繼光也不與他客氣,便對那位傳令兵說“告訴曹、曾兩位將軍,追擊潰軍之責我已委於騎營,攻城各部將士鏖戰半日,已是身疲力竭,各留一部守禦四門並城中各處要地,餘者退出城外,歇息用飯。”
楊博又補充道“將俘虜押出城外,由後軍仔細看管,並為其飲食。此外,還要嚴加甄彆,以免敵方軍官將佐混跡其中。”
傳令兵領命而去,楊博笑著對戚繼光說“此處看來已無你我用武之地了,不若現在就去中軍大營繳令,並請張老公帥和呂公公移師入城。”
戚繼光說“林將軍所部還未將城外清理乾淨,是否再等上一等?”
“嗬嗬,讓張老公帥和呂公公看到此幕,你我有些話便好說了。”
戚繼光立刻明白過來,隨即跟著笑道“惟約兄,你可真是算無遺策啊!”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