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各顯其能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四十二章 各顯其能

第四十二章 各顯其能(1 / 1)

我欲揚明!

黃錦擺擺手,笑著說“楊兄弟說自個是個笨人,其實一點也不笨,咱家卻實實在在是個笨人,這麼大的事兒,當然得你老陳拿主意,咱家跟著你,聽吆喝便是。”

“你老黃就知道拿咱家開涮,把事情都推到咱家頭上,說起來咱家才是個笨人!”陳洪客氣了一句,說“再笨也都是乾爹調教出來的人,咱們哥仨也算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照咱家說,高的低的都不可取,咱們這次就學學外麵那些酸秀才的中庸之道,每件價碼兒定在四萬兩,你們覺得怎麼樣?”

黃錦咋舌說道“老陳啊,主子萬歲爺做的龍袍,從來沒有過兩萬兩銀子的,這四萬兩是不是有點過了?宮裡朝廷的實情……”

口口聲聲說“聽吆喝”,卻動不動出來打橫炮,陳洪又不高興了,拉下臉來打斷了黃錦的話“宮裡有宮裡的實情,朝廷有朝廷的實情,這些咱家能不知道?可眼下咱大明朝的實情是遇到了幾十年難有一次的天大喜事!咱們都是正德先帝時的老人,說句掉腦袋的話,當年正德先帝親率神策軍西巡,出大同口外征剿韃子,神策軍死了上千號人,殺了36個韃子,正德先帝是怎麼慶祝的?一件龍袍就花了八萬!如今朝廷興師平定江南叛亂,朝廷不到四十萬人馬對八十萬叛軍,結果怎麼著?單是前兩天的徐州大捷,一戰就殲敵五六萬,俘敵十多萬,剩下的叛軍撒丫子逃命,主子一手調教出來的營團軍,騎軍追出五十裡地愣是沒追上。這麼大的一場惡仗,乾爹的兵損失了多少?不到兩萬!不是要等待後方運送軍需糧秣,乾爹沒準就揮師追擊,直接打到南京去了!我大明開國也快兩百年了,你黃公公自己說說看,何時有過這樣的大勝?不是主子有德,乾爹有福,能有這樣的大勝?照咱家來說,遇到這樣盛世大典,主子的一件章服彆說是花四萬兩銀子,八萬、十八萬、四十萬都不為多!”

陳洪一番劈頭蓋臉的搶白令黃錦措手不及,但人家說的句句在理,實在無法反駁,就賠著笑臉說“話是這麼說,可主子的儉省,你老陳又不是不知道……”

“咱家當然知道!”陳洪把他的話頂了回去,動情地說“主子萬歲爺的龍袍貴重不貴重,不在於主子本人,而在於咱們這些個內廷辦事兒、伺候主子的奴才會不會張羅。正德先帝能穿八萬兩銀子的龍袍,憑什麼當今萬歲爺連四萬兩的都不能穿?論德才聖望,論文治武功,當今萬歲爺哪點兒比不上正德先帝?弘治先帝的龍袍價碼兒那麼賤,還不是那時侯的掌印李廣不忠?克扣主子,自個兒卻貪汙受賄,落個畏罪自殺的下場都是便宜他了,照咱家來說,象他那樣心裡沒有主子的奴才,該千刀萬剮剝皮楦草才是!再說了,萬歲爺穿得寒酸了,不說天家的威儀朝廷的體麵,咱們這些伺候主子的奴才的臉麵,還有咱乾爹的臉麵、宮裡幾萬人的臉麵往哪兒擱?百年之後,讓後世的人比較起來,說咱們伺候主子不上心不周全,還不讓人戳著脊梁骨罵?這樣的惡名聲,你黃公公肯背,咱家可不敢背!”

說著說著,陳洪的眼圈兒又紅了。黃錦有心認錯,剛才賠笑被頂了回來,此刻再也拉不下臉麵,又遞了個眼色給楊金水。楊金水心領神會地起身說“師兄的教誨,奴才都記住了,您老人家了話兒,這件事就交給奴才,做不好差事,也不勞師兄動手,奴才自個買塊豆腐撞死得了!”

陳洪也不想和自己唯一的副手、人老實對自己沒有威脅的黃錦翻臉,就順坡下驢,對楊金水說“這事兒就這麼定了。三天之內,跟工部把單子拿出來,咱家和黃公公帶你去見主子。在宮裡當差,也不是誰都能見著主子的,多讓主子看見你,比乾什麼都強!”

楊金水一陣激動,忙跪了下來“謝師兄!不過,章程都在那裡擺著,也不需要三天,奴才明兒一早就去工部,管保當天就能讓師兄給主子萬歲爺報個小喜。”

“照啊!”見他如此識趣,陳洪也興奮了起來“宮裡當差,就該有這麼股子伶俐勁兒,趁著萬歲爺正在興頭上,再把這麼個錦上添花的事兒給辦好了,咱家和黃公公的差使便好辦多了,也少不了你楊兄弟的彩頭!”說著,他哈哈大笑起來。

陳洪雖說剛才已認了他這個同門,這卻是陳洪第一次對他以兄弟相稱,楊金水本該激動才是,但不知道為什麼,陳洪那得意得有些張狂的笑聲,卻總讓他有一種陰冷的感覺,隻得深深地將身子俯在地上,不迭聲地說“謝師兄,謝師兄……”

就在這幾位在宮裡有頭有臉的太監在司禮監將這件“錦上添花”的大事商議妥當的時候,東暖閣裡的君臣奏對也接近到了尾聲。

呂芳的密報都能公示於內閣,戚繼光的密疏就更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三位閣員傳看之後,對戚繼光懇請寬恕叛將林健都沒有異議,但在舉薦林健擔任營團軍前軍副統領一事上,李春芳和徐階兩大閣員卻同聲反對。

怪就怪戚繼光太老實,絲毫不敢隱瞞皇上,把林健先是率部拚死抵抗,其後被曹聞道和楊博責之以春秋大義才投降的經過一五一十都寫在了奏疏之中,雖是他一片忠君之想,但終歸是給此事帶來了麻煩。

李春芳從林健的舉動中看出,此人雖有將才,卻優柔寡斷,更太過念舊情,認為即便能赦免其罪,也不該安排在營團軍那樣重要的軍中任職,以免懷婦人之仁不願與昔日同僚刀兵相見,戰場之上,勝負隻在轉瞬之間,稍有猶豫不但貽誤軍機,更有可能禍及將士生命安危。

徐階身為吏部堂官,掌握全國官員升遷罷黜,他的見解比李春芳還要更為深遠。他認為即便林健是被脅持附逆,按大明官製,凡有失城棄地之情事的武將,都要褫奪軍職,九邊充軍;縱有率軍投誠之功,畢竟是營團軍攻上城頭之後,不可與皇上昔日恩旨中所謂“殺官起事”之大功同日而語,若是能讓他官複原職,日後攻破南京,魏國公徐弘君、信國公湯正中一乾逆賊自縛請降,又該如何酌處?若不嚴懲,豈能以儆效尤?可若是嚴懲重處,豈不又顯得朝廷處事不公?

朱厚?聽徐階這麼一說,也覺得挺有道理,但他知道戚繼光是個少年得誌,眼高於頂的人,能讓他看中的人一定也錯不了,有心要成全那個什麼林健,為國家留一有用人才,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尚未表態的嚴嵩。

身為閣揆,嚴嵩自然要分君之憂,略一思量,便從容說道“李閣老、徐閣老所言都有道理,罪將林健辜負聖恩,附逆為禍,雖九死難贖其罪,刺配充軍已是浩蕩天恩,更遑論升任營團軍要職……”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了一下,看到了皇上一道淩厲的目光立刻掃了過來,更加確知了聖意,便又接著說道“不過,惟其如此,方能彰顯吾皇如天之仁,更為諸多附逆從亂之軍將立一榜樣!”

說到這裡,他衝李春芳點點頭,說“李閣老擔憂我大明將士安危,其心也殷,其情也切,但所謂林健之有婦人之仁倒也不必過慮,愚以為有其人臨城一呼,興許某些天良未曾完全泯滅之叛將感懷聖恩,即刻便開城請降,免了王師攻城奪隘之辛勞損傷。三國之蜀主劉備入川,得一嚴顏,蜀地望風而降者十餘城,如此之例,史不絕書啊!”

接著,他又衝徐階點點頭“徐閣老一力維護朝廷法度官製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愚以為以林健比之徐弘君、湯正中那幫逆賊則多有不同,一來有犯、從犯之彆,實無必要也不應該一體而論;二來林健昔日不過是叛將鳳廬總兵李明博帳下一偏裨牙將,附逆從亂也是奉命而行。徐閣老任推官掌刑名多年,該當知道我大明律法載有明文,奉命行事是公罪,公罪不論。上天有好生之德,仁德寬厚更無過於皇上,對林健法外施恩,也是合情合理的。”

嚴嵩的話絲絲入扣,李春芳聽了一時倒也無從反駁;徐階卻聽出他話語之中對自己和李春芳褒貶不一,知道嚴嵩老賊定是想著剛才將李春芳得罪到了死處,此刻不得不放下身段想著法子給李春芳賠罪;而自己舉薦嚴世蕃及他幾個親信門生參與清查衛所資產,卻將他得罪到了死處,故此才厚此薄彼。不過,他如此欺軟怕硬,讓徐階十分不滿,當即要出聲抗辯,卻見嚴嵩飛快地瞟了悄無聲息地侍立一旁的張居正一眼,已到嘴邊上的話立刻又咽了回去。

大戰之後,還有諸多善後之事需要處置,可是許多都涉及戶部,戶部尚書馬憲成身兼內閣學士,他不參與議事,內閣也不好越俎代庖直接下廷寄讓戶部執行。朱厚?一是不想強人所難,二來也是考慮沒有馬憲成這個財神爺在,其他人也未必能清楚國家真實的家底,所謂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與其匆忙做出決議讓戶部為難,還不如等馬憲成自通州回來之後再具體研究,商議出個妥當的法子來。因此,朱厚?擺擺手說“區區一個副統領,便是心懷異誌,也壞不了朕的平叛大局,此事就這麼定了,內閣按方才議定的結果擬票。此番大戰,營團軍傷亡不小,如何整補,還有露布上說的俘虜了十幾萬叛軍,又該如何安置,內閣會同兵部儘快擬個條陳呈上來。陣亡傷殘將士優撫之事得戶部掏銀子,沒有馬閣老這個財神爺在,你們說了不算,朕說了也不算,今日就不議了,即刻命人去往通州,命他處理完軍需轉運之事便火回京。”dd


最新小说: 滅門當天,被陰鷙督主擄回家 還好我有練功房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麼龍! 惡雌萬人嫌?五個獸夫爭寵成癮 開局一座造化塔,我終於修成了道祖 胡曼特號 鬥破:三年鬥皇,五年鬥尊 紅樓之庶子風流 白華漫天,仙族永恒 我創造了禁忌的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