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世家!
“他的身份,你無需知道。”
整個大殿敢這麼跟晏平帝說話的也隻有秦王李槭了。李槭是太祖皇帝唯一的親弟弟,太宗皇帝的親叔叔,是晏平帝的叔祖,整個皇室李家輩分最高的長輩。就算是出言不遜,晏平帝也隻能忍著。
“晙兒,你可知此劍來曆?”
李晙皺了皺眉頭,說道“這劍身上刻了李橚二字,孫兒覺得有些耳熟,隻是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
李橚,晏平帝心裡一跳,那不是太祖皇帝的名諱嗎?
“哈哈哈,你這傻小子,從小就調皮搗蛋,不好好讀書,連你太祖爺爺的名諱都忘了。”
“太祖爺爺?這是?”
“這是你太祖爺爺用過的佩劍,當年因為一些原因,才讓這劍流落在外,今日他既然選了你作為這把劍的繼承人,你可得好好使用,不要辜負了你太祖爺爺的期盼。”
這白衣老者也不知是何來曆,竟掌握有太祖的佩劍,想來身上也是藏有什麼隱秘。不過既然他們都不肯說,那就算了。
“是,孫兒謹記。”
李槭驚奇道“你何時學得如此乖巧,老夫還有些不習慣。”
李晙撓了撓臉,大言不慚道“孫兒一向乖巧。”
李槭頗有些好笑地虛點了點他。
“父皇,此劍可還需要交給禁軍保管?”
這是太祖皇帝的佩劍,若是隨意交於他人保管,是為對太祖皇帝的不敬。因此,晏平帝眼角一抽,無奈地說道“此為太祖爺之劍,你隨身攜帶即可。”
“多謝父皇。”
這下晏平帝就真得好好思量一下,以後再與李晙起衝突,以今日所見,這家夥是很有可能在殿上就做到弑君的。
“時間不早了,都散了吧。”
此次宴會,雖然沒能達到一言堂的程度,但至少也讓眾人心裡有了陰影,立威的效果還是有的。
九市口是京都最為繁華的九市進出要道,南來北往的行商甚至是外國商人大都聚集於此進行貨物買賣。時至元朔日,一群人圍在九市口的牌匾處在不斷指指點點地猜測著這頂上懸掛之人的身份。
“這正月不殺生,怎麼會有個人掛在這上麵?是犯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
“我看這皇榜上寫著榆山縣令董少言,因為貪汙腐敗,草菅人命,所以才被掛在這裡懸屍示眾。”
“這個我知道,我家大人說,這個董縣令是個好官,隻是因為與浮屠教作對,方才落得如此下場。”
“浮屠教不是國師大人的教派嗎?他與國師大人作對怎麼會是個好官?我看八成是個狗官,被國師發現了,檢舉給了陛下,他這是咎由自取。”
“你這人,你親眼見到了?我家大人可是跟他同科的士子,同窗好友,他什麼人品,我家大人能不知道?而且,你可以去問問從竹筇縣、榆山縣來的百姓,你聽聽他們怎麼說的。”
“我才不管那麼多了,國師大人可是天仙下凡,她身邊的左右護法大人都是一等一的人中俊傑,這相由心生,顏值便是正義,與他們作對的牛鬼蛇神都應該被處死。”
“嘁,原來是個沒腦子的,那我跟你爭論這做什麼。”
“這浮屠教已經被陛下定為國教了,這人與國師大人對著乾不是自尋死路嗎?”
“是啊,陛下,那可是真龍天子,他說的話怎麼會錯?”
“我倒是聽說在殿上晉王當眾向國師挑戰,結果你猜怎麼著?”
“不會吧,晉王可是我朝第一戰神,國師又是天神下凡,他向國師挑戰,嘶,誰贏了?”
“說出來你都不信,當然是晉王贏了。”
“晉王贏了?晉王連天神都打敗了?我的天哪。”
“而且晉王手中還有開國太祖爺留下來的貼身佩劍,再加上一直有帝鎧之稱的玄光甲也在他手上,你說這是不是天命?”
“噓,這話可不敢亂說,被抓住是要殺頭的。”
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這牌匾下卻坐著一個人,那人聽到圍觀百姓眾說紛紜,隻是有些嘲諷地似在喃喃自語道“你看,這就是你要的正義,你用性命換來的不過是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你怎麼這麼傻?為什麼不再等一等?不等一等怎麼知道沒有轉機?就這麼迫不及待地撞柱子了,你性子怎麼這麼烈?但凡你肯低一下頭,這事情都絕不至於此啊。”
“我常對你說,做事得過且過便算了,你做的再好,終究抵不過上麵的一點關係,這個世道需要的從來不是你這種老實人。也許我當初就應該罷了你的官,哪怕你會恨我,也好過如今日這般丟掉性命。”
“晏平五年,你我進京趕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五個年頭,你一定也想回老家看一看吧,再等等,明日我就帶你回家。”
三日期滿,但是蕭本平因為傷風睡得太沉,竟沒有第一時間醒來。當他睜開眼睛時,卻發現這牌樓之上的人已經不見了,就連看守的守衛也沒有了人影。蕭本平大急,他攔住了一個路人問道“這上麵,上麵的人呢?”
因為凍了幾日,感染了風寒,此時說話竟有些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