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世家!
在文降的帶領下,李晙先去了城牆,從那裡極目望去,楚軍與征南軍的軍營標誌明顯不同,兩者各自安營紮寨,看似井水不犯河水。李晙見狀,腦海中瞬間便湧出了一些想法。
“江萬恒來了多久?”
“昨日晚間抵達三江城,下官早幾日已經將軍情加急呈給陛下了,但直到今日,陛下還未回信。”
文降倒是不笨,南郡被楚軍攻破,征南軍反叛,他便料到橫江郡肯定擋不住楚軍的鋒芒,因此早早地便將軍情加急告知了京都。本以為晏平帝接到軍情後一定會有新的安排,起碼不能讓李晙無兵可用吧?哪怕是調虎賁軍前來解圍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直到江萬恒兵臨城下,他都沒有接到任何來自京都的訊息。
“先回去。”
李晙倒是沒有多說什麼,掉頭往太守府行去。
到了書房後,李晙讓親軍在外麵守著,防止有人偷聽,此時才問到三江城的情況。
文降有些戰戰兢兢地回道“稟王爺,郡內守兵隻有五千士卒可供一戰,不過下官已經緊急征調郡內壯丁,相信旬日內便能招募到萬人。”
李晙皺了皺眉,這旬日才能招募萬人,江萬恒可不會等你那麼久,況且新兵不訓練,讓他們上戰場豈不是送人頭的?
“江萬恒可曾派兵挑釁?”
“未曾。不過郡內多有不安穩,下官已經抓獲了五十多名反賊,他們打著陛下的旗號要衝擊太守府,被下官搶先一步將人拿下,這些人如何處置,還請王爺示下。”
李晙倒是能夠想象出來此事的始末,讓他不解的是晏平帝,這種緊要的關口,難道晏平帝還拎不清楚輕重嗎?就算晏平帝舍不得他的貴妃,但這宋旭陽的家族是必須要株連的,否則軍心不穩、民心不穩,這天下自然也不能安穩。
“斬。”
治亂世當用重典,反賊張狂便是因為宋旭陽造反還能安然無恙,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國君昏庸,朝廷是不會懲罰他們的。
“是。三江郡兵力不足,江萬恒親領三十萬大軍,還有征南軍近十五萬人,總計四十五萬人,這麼多敵軍,三江郡恐怕受不住啊。”
李晙的手在桌案上輕輕地敲了敲,忽然一頓,問道“征南軍在編將士有三十萬人,怎麼會隻有十五萬?”
難道都被楚軍殺了?
“據下官得到的消息,征南軍的許多將士不願意跟隨宋旭陽叛亂,但是因為宋旭陽是陛下任命的統帥,他們不敢反抗,不少將士都選擇逃跑了,還有八千人因為寧死不降被宋旭陽坑殺了。”
李晙眼神一寒,一字一頓地說道“宋旭陽?”
“傳令下去,以本王之名張貼告示,宋旭陽通敵叛國,其罪當誅。征南軍跟隨宋旭陽造反當為叛軍,若是征南軍肯棄暗投明,本王一概既往不咎,但若是執迷不悟,按照我朝律例,一人造反株連全族!所有征南軍將士的名冊都在兵部,將那些反賊的首級懸掛在城牆上,讓他們知道本王說到做到。”
文降有些猶豫,說道“王爺此舉會不會激怒征南軍?反為不美。”
文降知道李晙是想爭取征南軍,這樣他才能與江萬恒一戰,否則就算調虎賁軍前來解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何況調大軍支援前線,沒有皇帝的聖旨,那可是相當於謀反啊。
李晙搖了搖頭,說道“此生死存亡之際,不能有半絲心軟。征南軍的將士若是願意此時棄暗投明,那我軍方有一戰之力。否則,攻破三江城,楚軍揮師北渡,京都便暴露在敵軍的鐵蹄之下了。那個時候,你覺得征南軍將士還有的選擇嗎?”
“再貼一道告示,重建征南軍,收編離散的征南軍將士,準許他們恢複原職並且官升一級。另外,有能取宋旭陽首級者封千戶侯,取江萬恒首級者封萬戶侯。”
“是。”
文降有些振奮,李晙的到來對於他來說就是主心骨的存在,收編的事情他一直也在做,隻是他畢竟是個五品的太守,實在承諾不了太多,離散的征南軍將士並不怎麼買他的賬。
在文降的運作下,翌日大街小巷便貼滿了李晙下的告示,城內其實還有不少楚軍或者說是三神山的細作在潛伏,得到消息後自然也在想辦法第一時間傳回去。文降特意派人盯著他們,確保他們可以“有驚無險”地將消息傳回去。
同時五十多顆首級齊刷刷地掛在城門樓上,自然引來楚軍及征南軍將士的矚目。李晙讓人在城門上懸掛了兩道豎著的條幅,言明楚軍未得到皇命擅自行動乃是於國不忠,晏平帝已經接到了楚皇的求助,要助他消滅叛軍;另外一條寫著征南軍跟隨宋旭陽造反乃是大逆不道,若是棄暗投明便既往不咎,但一意孤行便要禍及家人。
除此之外,李晙還讓人以放紙鳶的形式將這些話散的征南軍兵營到處都是,很多士兵都看到了上麵的內容,也知道了目前的處境。
宋旭陽得到消息後,自然很是慌張,命令手下人收繳這些書信,但李晙的話已經被這些將士記在了心上。
這些士兵本就是為了家人為了討一口飯吃才加入軍營的,之所以跟著宋旭陽反叛自然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晉王已經下了命令,如果他們再不識好歹便會成為叛軍禍及家人。何況宋旭陽殺了他們那麼多同袍,他們怎麼可能不心寒?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便有些將士聯合起來推舉出一人去聯絡三江城,準備給他們來一個反殺。
江萬恒與宋旭陽自然也不是個傻的,李晙的這些話可謂是直中他們的要害,這正是這些普通士兵們所懼怕的真相,被李晙挑明之後,這些中下層的將士們也會仔細思考自己的未來,會給這場戰役增添許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