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不退!
“你他媽的認不認識東南西北啊?”
“你們這一群是廢物吧?比李牛王二還不如!”
“你他娘的還順拐是吧?”
“王二,你他娘的練出來兵和你一樣笨!”
王二很受傷,自從李牛走了之後,他就感覺到一絲空虛寂寞冷…
額…最重要的是,李牛走了之後,朱威就逮著他一個人罵了,偶爾秦成能幫他分擔一點,可是秦成比他會辦事啊,最後的怒火大都是他承受了。
尤其是在練新兵之後,這新兵是在萬曆死後才正式開始組建的,萬曆活著的時候,再給朱威兩個膽子,朱威也不敢啊,所以真正練兵的時間,隻有一年而已。
得益於紅薯的推廣,還有商賈的湧入,帶來了不少流民,朱威給了很好的政策,隻要有一家之中,有一人當兵,那麼分給那家人的土地,就會免除五年稅收。
要知道明朝後期的百姓,種地一年到頭的收成,一多半都是要交稅的,並且稅種特彆多,官員巧立名目,什麼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碳敬,凡此種種,否則也不會出現這麼多流民。
寧夏這邊朱威廢除了那些雜稅,現在又用兵丁抵稅,流民們自然願意了。
不過已然成了流民,必定都是生活困苦的人,身體素質可想而知,這一年中,朱威是各種好肉好菜都緊著他們吃,差點給朱威吃窮了。
原本準備訓練五千人的規模,沒有辦法這才變成了兩千多人。
看著日漸精神的部隊,朱威心裡的火氣卻是有增無減,不為彆的,就因為花錢太多了。
雖然沒有裝備甲胄戰馬,但是造一把連發火銃的錢,能造四把普通火銃。
其實這在技術上不是什麼難事,當然了,朱威是不太懂的,但是能造出蒸汽機的工匠能不懂嗎?
基本原理就是火藥燃氣在對彈頭有一個向前推進的推力時,也同時向後方的槍機結構有同樣的作用力,這個力會將槍機向後推,在槍機的重力和複進簧的阻力下槍機運動到供彈口後方壓倒擊錘並複進,此時彈匣供上的下一顆子彈會被複進的槍機推入槍膛。
而技術難點其實就是在複進簧上,也就是高強度的彈簧。
這裡要提到一個槍械發射中必須做到的技術細節——閉鎖。
所謂閉鎖就是在子彈發射時要保持槍管隻有前端(槍口處)有一個出口,這樣火藥的燃氣才會全力推動彈頭達到最高的初速和最穩定的彈道。
同時閉鎖環節更為重要的是保證擁有極大能量、同時熾熱的火藥燃氣不會在高壓的環境下高速噴向射手,造成人身傷害。
此外如果在發射的高膛壓下全力後座,可能會造成複進簧斷裂等事故導致槍械無法正常工作。
現代槍械一般都會在閉鎖到子彈離開槍膛並且膛壓下降到安全水平時才會允許槍械開膛完成上彈動作。
但是自由槍機式由於直接借助了後坐力進行槍械的自動射擊,因此如果想要讓槍機的後座運動相對緩慢,就必須借助大質量的槍機和強勁的複進簧。
就搞這個複進簧,前期就花了差不多三千多兩,差點將朱威的褲衩都扒了去了,慶王留下的東西,大都是土地之類的,安置流民還成,換成銀錢就有點異想天開了,寧夏的地,現在是真的沒人要。
要不是有商賈過來繳納那一成的費用,朱威早都去喝西北風了,偷偷從修路的錢裡麵弄了一點出來,這才能後維持。
而另外一個花錢的大頭,就是火炮了,朱威專門從寧夏城頭拆了一門火炮拉回去研究,要不是朱威的威名太盛,早都被舉報了。
根據朱威後世的經驗,還有徐光啟改進的火炮圖紙,加上米尼彈給的靈感,終於…造出來兩門…不太好用的新式火炮。
好處是采用一體的炮彈,不用先裝火藥再裝彈丸了,這樣一來,炮彈的規格可以把握住了,不會像以前那般大小不一。
但是為什麼說他不好用呢?
因為最後還是陷入了死胡同,沒有無縫鋼管的時代,想要做出合適的火炮炮筒,太難了一些,火炮因為威力大,所需要的鋼材質量要更高一些。
火銃可以采用工具鑽通,但是火炮炮筒太長太厚,哪怕用上蒸汽機也不見得會快多少。
還有,要想要增加威力,就要加厚炮筒的厚度,這更是給朱威出了一個難題,最後還是采用了一體澆築的方法,壞處就是有點重,兩門火炮被朱威單獨編入火炮營,火炮營由秦成主管,加上運送炮彈還有瞄準手和射手之類的,用了一百四十多人,合計七十個人伺候一門炮。
朱威越看越覺得心口疼,不論自動連發火銃還是火炮,越發精密了,卻也越發容易壞了,朱威給每個人配了兩把火銃,還拉了一大車的替換零件。
可以這樣說,仗還沒開始打呢,朱威已經花出去了三萬多兩白銀…
“三萬兩啊…三萬兩!三萬兩全他娘的買成畜牲,點把火趕到女真大營,說不定都比你們這群慫貨好使!”
朱威罵累了,隨意撲倒在草地上,雙目無神的盯著已經灰暗的天空。
“大人…”
“滾!”
王二摸了摸鼻子,沒有選擇離開,而是小聲道“大人,你頭頂有屎…”
朱威一愣,伸手一摸,這不摸還好,因為原來就沒挨住,可是抬手一摸剛好抓了一把屎…
還很新鮮。
“嘔…臥槽你大爺的王二…嘔…”
王二舔了舔嘴唇,傻笑道“大人,這不是人屎,應該是鹿的。”
朱威哪裡聽得進去,趕緊在草地上將手上的屎蹭乾淨,而後洗了個手這才反應過來“鹿?草原上有鹿?不對…現在到哪裡了?”
王二連忙拿出地圖,借著火光給朱威指“大人,前日我們剛過宣府,現在應該已經到了遼東境內。”
朱威拿起千裡鏡朝著東北方向望去,天的儘頭,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巒“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