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胤植微微眯眼,淡笑著道:“不急,不急…一個朱威而已,翻不起什麼風浪的。我孔家,可不是誰都能隨意拿捏的。”
“他們來人了,就好好接著,給他們看看咱們家的氣魄與尊貴,讓他們都收起心思,不要自誤。”
孔胤植這樣說,自然是有底氣的。
衍聖公始於1055年(宋至和二年),曆經宋、金、元三朝,如今到了大明,已經六百年了。
其實冊封孔子後裔,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當時封孔子的第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主要是管祭祀禮儀之類的,也算是承了孔子的衣缽)。
也是自此以後,孔子嫡係長孫便有了世襲的爵位,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所以從這裡算的話,衍聖公一脈,已經風光了一千八百年了。
原本一開始,孔家都是祭祀官,品級不高,存在感也不高。
到了在宋代時的衍聖公,隻是相當於八品官,因為投降元朝有功,自元代起提升為三品(後有實權),到了大明,朱元璋為了安穩,將衍聖公的品級提為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
其實從宋朝末年開始,金人、蒙古人和宋朝三國並立,為了籠絡天下的文人,金、蒙也都找來了孔子的後裔,於是就出現了三個衍聖公的奇特景象。
文人之間的謾罵侮辱之言也是漫天飛舞,好不熱鬨。
當時就可以看出來,那些文人們也並非全都清高,拿著所謂的孔家後人,絕大多數人,都是想通過自己的血脈,還有手中的書,給自己搭建一個能夠登天的台階罷了。
元朝滅了宋、金,為了讓流落周邊的漢人能夠重新歸附,元朝給衍聖公正三品的待遇。
其實這時候的衍聖公乃至於孔家,基本上就已經是一個打著儒家正宗的幌子被皇家供奉的空殼罷了。
咱們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也知道,朱元璋從小家裡窮,沒有受到過什麼太多的教育,他放牛、當和尚,甚至造反都不過是為了吃一口飽飯。
在他的眼裡,那些搖頭晃腦的文人老爺們,是和那些官府中吃人喝血的蛀蟲們沒有太多區彆的。
因為站在了不同的高度,所以思考的問題也就不同,原本抵觸的文人在他建功立業的時候也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助力,這就讓他也逐漸改變了對文人的想法。
但儒家的思想卻和他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衝突。
朱元璋是依靠武力起兵造反奪的天下,用掌握權力來控製武裝和政治是他的根本想法。
這其實就是中央集權製,或者可以叫做獨裁統治。
他這樣的想法和儒家的“平等”產生了極大的衝突。
朱元璋想的是“人人都得聽我的”,儒家講的則是“對我好才是真的好”,這很難讓朱元璋接受儒家。
再加上衍聖公為首的孔家幾百年來左右搖晃,儘顯牆頭草的本色,更讓朱元璋對孔家人也沒有什麼好感。
所以朱元璋給孔家提了品級,給了虛名,但是從不給權,自朱元璋之後的明朝所有皇帝,也都嚴格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執行,衍聖公到了明朝,又回歸到了它吉祥物的位置。
而孔家,說實在的,他們自持自己血液的尊貴,從心裡看不起底層發跡的朱元璋。所以李自成進城之後衍聖公投靠了大順軍,多爾袞打下山東又投降了大清,真正做到了“頭不斷、血不流,孔家招牌不能丟”。
“公爺,威海那邊的人,明日就該到了。”
管家過來稟報,在家裡叫的是公爺卻不是老爺,也正說明了孔胤植對權勢的向往,否則哪裡在家裡還稱呼的這麼官方的,甚至他的妻妾,也都是叫他公爺。
孔胤植揮手讓管家退下,而後對著孔胤孝道:“那就交給你了,其他的無所謂,隻要彆弄死就行。你辦事,我是放心的。”
孔胤孝起身行禮:“絕不負公爺信任。”
“去吧,好好準備。”
“是…”
……
濟寧。
李牛和王衛領著五百人,一路上快馬加鞭,基本沒有休息過,這會兒人困馬乏,李牛下令休整一夜。
李牛在海上曬的很黑,現在穿著甲胄,加上天色漸暗,從遠處看根本看不出麵貌,直接就是一坨黑。
王衛還是那一身血衣,不是朱威不給他換,而是他不想換,他怕換了之後,就要打退堂鼓了。
“王大人,怕不怕?”
李牛這幾天對王衛的感觀還不錯,一副文人模樣,但是騎著馬騎了五天,一口泄氣的話都沒說出來過。
王衛坐在火堆前,烈焰熊熊燃燒,將他的臉映照的通紅。
聽到李牛問他,王衛苦笑一聲:“怕?怕什麼?我的罪,夠死百次了。現在不過一死,有什麼好怕的?”
李牛往王衛身邊一坐,嘿嘿笑了一下:“這次啊……我也沒打算活著回去,和王大人的想法一樣,我也算是贖罪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