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雙全朱厚照!
自從地瓜土豆玉米被育種之後,朱厚照早上起來就過去照看著。
內閣等人也在溫室參見了幾次朱厚照。
他們對於朱厚照現在樂於種地很不理解,有那麼多國家大事不去處理,非得種地。
是不是宮中有人引誘陛下不思進取?
陛下這麼年輕,怎麼受得住他們的誘惑?
屆時豈不是又複王振等事?
內閣經過商議之後,劉健準備下次覲見陛下的時候勸諫一番,提醒陛下注重國事,遠離小人,豈可因為這些小事耽誤國家要事。
今天內閣結束了閣議,增補四位內閣閣員的名單也出來了,上麵有六個候選人,監察院也先行問過了,結果也送入了宮中。
照例,內閣三人請見朱厚照。
朱厚照還是在溫室召見了他們,接過了名單仔細看了看。
上麵的六個人分彆是,禮部尚書張升,吏部左侍郎王鏊,禮部左侍郎王華,詹事府少詹事楊廷和,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費宏,通政使司左通政王敞。
內閣增補閣員是有著自己的規則的,雖然明麵上是沒有規定,但是非翰林不得入閣卻也是朝中所有大臣的共識。
增補的這六人都是翰林院出身。
張升,貴為禮部尚書,大宗伯,當年還是孝宗的老師,而且他是江西人。
江西人是明朝官場上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圈子,朝堂上麵的許多官員都是來自於江西。
作為同鄉,肯定是能幫則幫了。
劉文泰不也是這樣嗎?
王鏊,翰林出身,鄉試第一名,會試第一名,他距離連中三元的成就,就差一個殿試狀元,之後也是被授予了翰林編修,清流。
至於王鏊,就是公推出來的,為人聲名遠播,對其比較認可。
王華,他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曆任翰林修撰,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翰林學士,妥妥的清流出身。
再加上朱厚照壓製劉瑾,父憑子貴,他也沒把王華調任彆的地方。
而且重要的是,他的好友是謝遷,而現在增補閣臣,謝遷是想著把好友也拽進來,好讓自己的話語權多一些。
楊廷和就不用說了,他是朱厚照的老師,俗稱太子黨。
費宏也是和楊廷和侍講東宮時的同事。
而且詹事府本身就是太子的儲備官員的地方,楊廷和與費宏能獲得公推沒有什麼意外。
而且以楊廷和二人的身份,有的人就認為以後他提出什麼意見,朱厚照應該會多考慮考慮。
至於最後的王敞,就是湊數的。
因為有些官員夠內閣增補標準,但是他不是翰林出身,不能入閣。
而有的是翰林出身,但是他的官位不夠。
總不至於挑選一個六七品的翰林入閣吧,那不是成了笑話嗎?
因為增補閣臣也是一種擴充勢力範圍的時候,誰都想著讓自己人進來。
朱厚照看完之後,已經是知道了他們這個排序,就是想選這前麵四個人。
如果按照官位來說,張升是已經預定了一張進入內閣的票。
從英宗開始,內閣的官位就在不斷上升。